重庆水务
重庆水务:年报业绩高于预期 润入主提高企业活力
重庆水务 601158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刘晓宁
事件:
公司2015年营收44.88亿元,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0%和7.00%,EPS为0.32元。
投资要点:
年报业绩高于预期,主要系二次供水安装业务大幅增长。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4.88亿元,同比增长8.50%;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同比增长7.00%。其中自来水销售营收9.84亿元,增幅4.30%;污水处理营收22.48亿元,增幅4.69%;工程施工营收5.35亿元,增幅9.71%;其他营收0.63亿元,减少11.20%。非主营业务营收6.58亿元,增幅35.07%,系公司所属自来水企业新增二次供水安装业务较多所致。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增长31%(4466万元)主要由于自来水企业户表改造导致。财务费用较14年增加40%(1734万)主要来自两方面:1.汇兑损失3988万元,较上年汇兑收入7888万元减少了1.18亿;2.到期兑付17亿企业债券导致利息支出减少6,080万元。影响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重庆市国企改革深化,德润环境顺利入主。为推进重庆市国有资本改革,向大环境产业平台转型,公司原股东重庆水务资产和苏渝实业共同对德润环境增资。增资之前,水务资产和苏渝实业分别持有公司75.12%和13.44%的股份,增资完成后,德润环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50.04%的股份,水务资产持有公司38.52%的股份。重庆钢铁和信达资产分别持有德润子公司重庆三峰18.5%和9.3%的股份,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苏伊士环境和重庆渝富分别持有德润新邦25%、20%和25%的股份,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苏伊士环境和重庆建桥分别为德润环保的非控股股东。市场化的德润入主将会提高重水企业活力。
阶梯水价制度颁布,水价提升公司业绩空间。2016年1月1日起,重庆市主城区将实施城市供水价格分类管理,并建立主城区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分类中新增了特种用水价格,且居民用水价格由3.5元/m3的单一价格变更为三个价格梯度,由低到高分别是3.5元/m3、4.22元/m3和5.90元/m3,假设各个梯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则平均用水价格为4.4元/m3,提高0.9元/m3。分类分梯度的用水价格与之前单一的用水价格相比有较大的提升,预计将为公司业绩提升增长空间。
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污水处理服务和自来水销售业务实际业务量增长略超预期,且受益于国企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我们上调16-17年并给出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36、16.95、17.49亿元(原16-17年为14.83、15.14亿元),对应16-18年EPS分别为0.34、0.35、0.36元,2016年PE为23倍,略低于水务行业平均PE的24倍,维持“增持”评级。
再升科技
再升科技:中期业绩符合预期 产业链扩张效益逐步显现
再升科技 603601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范超,李金宝
事件描述
公司公告中报预告:预计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03%-113%,按照上年同期1476万元净利润估算,公司16H净利润区间为2996~3144万元。
事件评论
业绩经营总体符合预期。公司在Q1报给出中期经营业绩指引为100%以上增速,从本次预告来看基本符合预期;15H1公司有非经常性损益504万元,因此实际扣非业绩为972万元,16H1我们预计扣非影响很小,因此实际业绩增速会更高。分产品看,我们预计滤纸和隔膜增速较快,整体来看公司半年经营正常,业绩节奏合理。
不断延伸下游,业务范畴与盈利能力的升级。公司上市以来不断通过一系列的外延并购,打通产业链,增强协同效应同时也是给公司成长性构建新的增长极:1、公司通过与松下电器合资成立“松下新材料”,迈出从原料型公司向制成品公司转型的第一步,同时在空调新标准的执行下,公司作为国内龙头将充分受益;2、公司拟以不超过1.05亿元收购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一方面将业务延伸至军工滤纸等领域,实现了平台升级,同时也将借力技术协同等,实现公司研发能力的再突破;3、公司6月16日公告称拟现金注资不超过450万欧元获得德国哈佛液体过滤公司25%的股权,且授股5年后可优先购买德国哈佛另外26%股权。同时计划通过双方约定在全球建立新公司投建不少于2条生产线推广液体过滤产品技术,且新设立公司将无偿拥有德国哈佛知识产权。所收购标的为液体过滤材料领域全球领先企业,此次投资将延伸公司过滤技术应用范围(公司之前为起来过滤,在液体过滤领域未涉足),实现液体气体过滤分离全覆盖,有利于公司大力拓展新市场。
上游成本端优势持续发力,业绩的一大支撑。公司专注于玻璃纤维棉这一细分领域,在向上下游延伸的基础上,通过强强联合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上游领域,公司通过扩大玻璃微纤维产能,突破产能制约的同时,也将受益于上游超细棉提价和天然气降价带来的盈利提升。
募投项目逐步投产,生产端瓶颈解锁。募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非公开项目在16Q3逐步投产,极大缓解公司生产短板。预计2016/2017年EPS为0.57、1.06元,对应PE78倍、42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