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技术平台和数据循环是两大重要因素,只拥有技术是不够的,需要业务和数据结合,才能打造好的技术。长虹今年3月份就在行业内首推物联运营数据支撑UP平台,基于大数据的运营来聚集用户,长虹UP平台对旗下智能电视500万终端用户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首家真正得到了跨业务的全景用户画像数据,并通过持续的推荐效果反馈、模型优化和产品迭代,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电视的自学习和可成长。大数据运营平台已经成为长虹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撒手锏”,为长虹更多人工智能产品和业务的落地构建了基础。
《“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8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加快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等四大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特别是重点推动在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三大特定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从产业分布来看,长虹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教育娱乐等方面都有深度布局,同时在医疗康复、家庭服务和智能汽车领域也成立妥妥医、家事帮、关护通、车联网等多个智能服务产业公司,这为长虹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特别是,在政策支持、行业推动、自身积累的基础上,目前四川长虹及旗下美菱电器、华意压缩、长虹佳华等上市公司以及长虹能源、中科美菱、长虹民生等新三板挂牌公司经营稳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畅通,这为未来长虹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
关于人工智能 微软做对了哪些事情?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软并不是一个新兵。在过去的20年里,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成果。当前,终于到了把这些研发积淀融入我们的产品与服务的时候了。
人工智能:人与世界之外的第三极
通过最近两三年微软小冰和小娜的产品开发与运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科技领域和互联网行业创新的主要增长点,而意义更重大的是,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与世界之外的第三极,并成为新的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
这场革命的基础是——对话,即一种能够让各种知识、信息与服务都运行在其上,并形成生态环境的基础平台。而恰恰在这点上,微软可能做对了一些事情。
让人工智能具有这种“对话”的能力,是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梦想。包括微软、谷歌、Facebook、IBM和百度等大公司,都在这一领域上投入巨资。在硅谷和北京,有至少数百家创业团队在搭建类似的服务与对话系统,试图攻克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生活与工作场景。
其中,我们看到一些同行业者进行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但都不可避免地赋予了“对话”以太多的功能与含义。
这让我想起微软在小冰身上的一些有趣探索。去年11月,小冰正式入驻美拍平台。但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美拍用户不相信小冰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而小冰发布的每一条美拍视频平均可以得到超过120万的播放量和2万条弹幕。自2014年发布以来,小冰已经拥有超过4200万用户,累计对话量超过200亿。这是巨大的成功。初次听到小冰团队向我汇报这一数字时,我与很多微软总部的同事都表示不敢相信。即便与中国超过7亿的网民基数相比,这都是巨大的成功。
微软小冰做对了两件事
今年上半年还有一家美国媒体将小冰比作“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图灵测试”。 这更引发了我与许多同事的思考。微软究竟做对了什么?随着小冰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被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