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改重塑产业,变革孕育机遇。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国家长期战略,由此拉开新一轮电改大幕。到去年11月六个电改配套文件出台,此轮电改的方向和模式逐步清晰:“放开两头、管住中间”,重塑电力产业链。
电改后电网公司的角色将变为电力输送通道提供商,而电力交易则直接在供方(发电企业)和需方(用户或作为用户代理的售电公司)间发生。中国电监会披露的《电价监管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社会用电总量约为5.52万亿千瓦时,按照全国平均销售电价0.492元/千瓦时计算,全国售电市场总容量为近3万亿元。
2)增量信息:发用电计划放开进入实质性阶段。发用电计划放开加速落地。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发出征求意见函,对《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发用电计划放开是电改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改变政府制定发用电计划、统一分配电能的现行模式,形成发电方和用电方直接撮合交易的电力交易批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标志着发用电计划放开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电改进程将不断深化。
3)电改重点推荐标的。智光电气:公司已向广东省经信委提交售电席位申请,有望在近期获得批复,立足广东开展售电业务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由于用户的相同属性,现有的800户和未来规划的3.7万户用电客户将是公司开展售电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股东的实力将有助于尽快打开售电局面。
3、核电
1)核电建设加速重启,千亿市场惠及全产业链。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将实现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参照第三代核电机组100万千瓦装机容量,我们测算2016-2020年需新建机组约42台,平均每年新建约8台核电机组。
预计“十二五”末、“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建设将处于景气高峰期,千亿核电市场将惠及全产业链。此外,技术输出有望迎来发展元年。目前我国核电企业已在巴基斯坦、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取得重要进展。
2)增量信息:核电招标重启、核电耗材国产化率提高、核废料后处理市场前景广阔。核电招标重启。目前湖南、湖北、江西、陕西等10余个省市在积极筹备内陆核电项目,已有31个厂址完成初步审查,核电招标重启将带来一次设备厂商的订单复苏。
核电耗材国产化。目前AP1000的国产化率达70%-80%,华龙一号则实现了85%的国产化率,未来核电机组集中投运将推动核电装备零部件国产化率稳步推进。
核废料后处理市场机会。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明确提出了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的具体目标、行动举措及战略方向。核电建设重启将为核废料后处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3)核电板块重点推荐
久立特材:产品涉及核电一回路蒸发器用U型管材;
西部材料:产品涉及核电凝结器关键材料、控制组件用银镉控制棒及中子吸收体材料;
东方锆业:产品涉及核反应堆燃料包壳管。
4、新材料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产业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众多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