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勇宏是公募基金行业的第一代“大佬”。实际上,肖风早在数年前回归。肖风是老十家博时基金公司的创业总经理,自1998年起担任总经理直至2011年离职。在肖风的带领下,博时基金挺进了千亿规模阵营。肖风从公募离职后选择了万向集团,后来浙商基金的公告显示,肖风接替此前的高炜,出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
2017年堪称大佬的回归之年。2017年3月获批的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曾任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富国基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等职;2017年6月获批的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2017年6月获批的东方阿尔法基金,董事长刘明曾任大成基金股票投委会主席、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肖冰曾任大成基金市场部总监、综合管理部总监。
其中尤为行业所关注的是莫泰山,在担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期间,表现堪称优秀,交银施罗德的规模从行业第23位快速升至第9。
目前排队候批的基金公司中,亦出现不少大佬的身影,其中最受期待的或为原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目前正申请设立正心富基金。除此以外,原信诚基金总经理王俊锋申请设立瑞泉基金,原鑫元基金总经理李湧申请设立恒信基金,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英大基金总经理刘光灿申请设立中晟基金。除了以上公募大佬外,原东证资管董事长陈光明也在筹备睿远基金。
沪上某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募基金实际上还是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公募基金为大众理财,成就感与做私募不可同日而语。从财务的角度说,公募的模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在牛市私募的头部企业容易获取更多回报,但在漫漫熊市,公募相比私募而言,盈利模式更加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大佬出走前的身份为职业经理人,回归之后多数成为了基金公司股东甚至实际控制人。
辉煌职业生涯
在所有的公募大佬中,范勇宏的职业生涯最为辉煌。
1992年12月,范勇宏放弃了建设银行总行机关工作,应聘到刚刚成立的华夏证券做了一名交易员。
1993年,华夏证券公司营业部(后改为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发生了严重的股民资金透支事件,股民保证金被挪用并造成600多万元损失,而当时营业部资本金仅1000万元,资金周转不灵,随时面临挤提风险。8月25日,范勇宏临危受命,成为华夏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风险得以化解。
正是在东四营业部,范勇宏开始在证券行业崭露头角。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东四营业部的交易规模、实现利润等指标位居十大证券公司行列,被业内称为华夏第一营业部。
1998年2月,范勇宏告别东四营业部,创建华夏基金并担任总经理。
范勇宏的公募生涯颇多波折。2003年,华夏基金原控股股东华夏证券因自身财务危机将华夏基金的控股股权转让。不仅如此,三大原始股东华夏证券、北京证券以及中科信都因资不抵债先后消失了。
而在股权领域的折腾并未停止,2003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北京国资公司。随后三四年,几经易手,公司又变成单一股东的基金公司。一年后,又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公司,成为了业内唯一一家合并的基金公司。
又过了三年,因不符合规定,华夏基金又从单一股东变成6个股东的基金公司。其间,因股权转让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公司不能开展新业务,不能发行新产品。
令人诧异的是,在公司股权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华夏基金仍保持了核心团队的稳定,还缔造了同期公司很难企及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