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天天基金以外,基金第三方销售的另一寡头为蚂蚁基金。恒生电子2017年年报显示,恒生电子参股的的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2017年总资产28.18亿元,净资产3.07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7.45亿元,净利润555.36万元,与2016年营业收入2.7亿元、净利润1386.16万元相比,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175%,净利润则有所下滑。
翻阅相应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价格战已经严重伤害了基金第三方销售业务的利润。同花顺2017年年报显示,基金销售及大宗商品交易手续费等其他业务收入为8781.02万元,较2016年的2.26亿元骤降61.2%;该业务收入在公司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到6.23%,而在2016年,该业务在总的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3.05%。
在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基金代销领域重新发力。2017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7055.10亿元,同比增长42.47%,基金销量超过了2015年牛市时的水平。在2015年,招行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6057亿元,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招行曾对天天基金网该年的8000亿元基金销售额艳羡不已。从数据来看,招行的表现可谓知耻而后勇。
作为头部平台之一的蚂蚁基金,在2017年的净利润仅数百万元。而其他的上百家持牌机构,其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事实上,虽然上百家机构拥有基金销售牌照,但很多只能依靠卖信托或者私募基金生存。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需要相应团队及人员的配置,以及相应的IT投入,在基金第三方销售行业普遍一折的价格战之后,很多平台的利润已经很难覆盖成本。
对于多数行业而言,价格战一般意味着消费者的福音。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观察,过低的费率容易纵容基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一些个人投资者会过分关心基金短期涨跌,买卖过于频繁,反而不利于长期持有获益。
牌照价格水涨船高
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
近日,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未经许可,不得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互联网财富管理机构将面临着“无证驾驶”的尴尬。在这种背景下,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水涨船高。
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早年的发放节奏较快,短短几年时间出现了上百家持牌机构。2016年9月以后,国内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发放几乎陷入停滞。此后只有几家机构拿到了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2013修订)》的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申请注册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其中对于营业场所、系统以及人员配备都做了相应规定。这意味着要申请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除了时间成本外,在等待批复的过程中已经需要付出不菲的资金成本。
此外,对于非持牌金融机构来说,申请的难度不言而喻,去年上海地区仅有两家拿到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这亦让牌照的价值飙升。据了解,在发放节奏较快的2015年年底,牌照的报价还在500万元左右。伴随着增量的减少,牌照的价格开始飙升。2017年年中基金第三方销售的牌照叫价已经在5000万元左右。而进入2018年,价格再次飙涨,业内有传闻相应机构愿意出价8000万-9000万元收购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