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获得通过。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券商资管在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及时调整现有业务的同时,大力探索发展新规鼓励支持且公司有比较优势的业务。另一方面,私募基金也在积极拓展个人投资者渠道,并预期新规将提升个人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偏好,进而抓住发展机会。整体来看,资管新规将对资管机构带来多重影响,并将重塑行业生态。
合作模式生变
受资管新规影响,近日,招商银行宣布将设立资管子公司。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显示了银行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所有的资产管理机构均将回归净值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口碑、投资业绩的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海通资管方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银行系资管子公司加入竞争,以往券商资管业务中的银行委外资产规模可能面临逐步下降。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影响已经显露。“受资管新规影响,银行业本身的理财规模缩减,委外资金也在减少,有些大行原来和公司关系一直很好,今年却告诉我们不一定能再投了。”某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
华泰证券资管指出,凭借银行信用做资金池的银行理财将受到影响,多年来理财客户的投资习惯需要重新培养,有利于以资管净值类产品的需求增长。
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目前行业内报价型小集合固收产品在寻求改造成定期开放的净值型产品,这涉及到产品合同修改,要向客户发征询函等环节。这类产品的客户以银行等机构为主。目前来看,有些资管机构现存产品规模较大,所以改造起来工作量也比较大。
德邦证券认为,统一监管思路实施后,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应该是利好。资管新规有望扩大券商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促使券商往主动管理方向转型,包括投资端和投行端。新规下,银证合作不再是简单的通道合作,双方合作可能会在更多的投行化产品的销售等方面。
海通资管指出,公司和银行的合作将在渠道资源、投研能力上进行互补,并着力在券商资管较有特色的诸如ABS、股票质押式回购等细分领域突破,同时在基础资产挖掘、产品设计等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的业务特色,扩大品牌效应。
直面考验
对于即将落地的资管新规,来自私募行业的人士表示,预计将主要从多个方面带来影响。一是将大大收紧银行理财资金流向私募机构的渠道。二是随着招商银行率先拉开商业银行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大幕,私募机构以往在商业银行委外投资的“黄金水道”,也可能将逐步进入“枯水期”。三是私募基金客户门槛的显著提升,将对私募机构提升资产管理规模带来显著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也指出,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类固收产品等资管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有望间接提升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偏好。这对于私募机构的发展而言,将构成长期利好。
上海泓信投资董事长尹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资管新规的相关监管导向来看,无论是对新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的提高,还是银行委外业务的收缩,从短期来看,都将会增加私募募资流程的复杂性。而从长期来看,新规也将催化私募基金行业的分化和洗牌,促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