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基金 >> 基金看市 >> 正文
基金重拾股票研究大旗 研究为本呼声高涨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7-10 14:42:13 点击数:
分享到:

经历了过去一年的低波动行情,权益类基金逐渐有了生气,愈来愈多的基金团队重拾股票研究的大旗,“研究为本”的呼声在业内开始高涨起来。

但是,关于如何落实“研究为本”,行业间的思路却是大相径庭。

比如,有的机构认为,落实“研究为本”关键是组织强大的研究力量,聘请知名的研究员。有的机构却认为,搭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更为重要。

有的机构认为,“研究为本”的关键是给研究员更大的投资参与权。有的机构却认为,让研究员“安心做研究”更为重要。

有的机构认为,向研究员明确上升路径——几年能做上基金经理(投资经理)更重要。有的机构却认为,鼓励研究员长期做研究,甚至“终生做研究”更重要。

这些似是而非、互相对立的观点,肯定有很多是错误的,至少在同一市场环境内,不可能全对。

首先,那种放手让研究员参与投资决策的做法,就很值得怀疑。

从安抚研究员情绪角度考虑,这个做法有其现实意义,也比较能受到研究团队的欢迎。通常,在一个基金公司的投资业务链条上,研究团队经常处于“乙方”(也就是卖方)的位置,他们的成果需要投资团队来检验。而让研究团队在投资中发表意见,无异于一种“产业链位置”的提升。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研究岗位之所以为研究,而不是投资,其核心在于两者的关注点有所不同。研究岗位更关注“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投资团队更关注未来会“怎么样”。前者“科学”的成分更多,而后者“艺术”的成分更多。

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研究团队突然“跨界”做投资,后果可能会相当糟糕。过去十年内,业内曾经有不少公司尝试了“研究团队”参与基金管理。最终的结果是,短期业绩参差不齐,而长期很少有公司能够坚持。这就很说明问题。

其次,那种让研究员完全成为投资团队“附庸”的做法也不可取。而事实上,这在业界是一种常态。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研究团队,经常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团队时常漫无目的的忙碌,而产出又不能获得投资团队的高度认可。另一种则是投资团队和研究团队互相指责。上述两种状况显然都无法让研究团队充分发力。

所以,一个机构要做到“研究为本”,首先应该做到“投资为本”。所有的研究结果必须最终体现在投资业绩上,要满足投资团队的合理需要。其次,研究团队也要有成熟的流程和方法,聚焦能做的、可做的,避免越俎代庖或自行其是。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