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基金 >> 基金情报 >> 正文
三类爆款产品基本绝迹 基金业回归“主赛道”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7-2-16 10:50:18 点击数:
分享到:

“非但增量资金难寻,委外定制资金的基金赎回力度还在加大。”上述人士称,目前市场上不少债券基金净值大幅飙涨,都是大资金大量赎回所致。

事实上,除了市场流动性因素,政策层面要求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的主基调,也使得基金行业将风险防范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去年底,为了防止委外资金制度套利——利用公募基金“壳资源”,不合理避税并利用信息优势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证监会出台了委外定制基金的监管新规。新规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并规定基金在募集时需要标明是否为“委外定制”基金。

记者了解到,由于通过公募产品形式对接委外的审批难度加大,不少公司已经转而通过专户产品对接委外资金,而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最新信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基金产品审批进度表显示,今年以来承接委外资金的主力军定开债产品几乎绝迹。

成为“过去式”的两类基金

如果说,政策、资金面因素的双重作用,正在弱化基金行业对委外资金的依赖,那么对于作为过去两年市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利器——保本基金的影响,则更为致命。

2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鉴于目前保本基金存在三大风险,原有运作的保本基金随着保本期结束,将陆续转型。该《指导意见》实行后,保本基金大概率将成为“过去式”。

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保本基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反担保”,即基金公司承担最终的投资风险,这违反了公募产品“代客理财,持有人风险自担”的定位。

他告诉记者,由于保本基金要求有担保机构,很多公司为了发行保本产品,都与担保机构私下签订协议,承诺由基金公司代为偿还持有人损失,业内称之为“反担保”。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保本基金的保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保本策略可能失效,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为了充分揭示这些风险,保本基金将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连带担保机制、限定规模上限。

事实上,在2015年A股出现震荡之后,保本基金一度成为基金公司的“爆款”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共成立了95只保本基金,占有史以来保本基金发行总数的63.5%,特别是数轮市场调整之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下降,保本基金成为少有的能够继续受到银行渠道力推的产品。

据统计,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资产净值约3200亿元,未来这些基金都将面临转型。

除了保本基金外,去杠杆、防范风险背景下,还有一类基金发行已经“绝迹”,那就是在牛市中曾风靡一时的分级基金。今年5月1日起,《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将正式实施。《指引》规定,投资分级基金需要满足30万元证券类资产门槛条件。而在《指引》出台前,2015年下半年起,分级基金就再无获批发行。

回归“主赛道”的意图

无论是保本基金、分级基金产品发行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公募形式的委外定制产品的锐减,都显示出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着力点不足,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将风险防范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公募基金的本质属性是,投资人承担基金风险,但也获取基金收益,管理人按照合同约定勤勉尽职专业运作,托管人按照合同约定有效保管监督资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表示,目前看来,更多的政策出台都旨在强化公募定位。

“比如,保本基金完全可以通过投资策略进行低风险运作,其本质也是通过债券的利息收益构建安全垫,从而承担股市波动的风险。人为进行强制担保,反而误导投资者偏离了‘风险自担’的原则。”业内人士指出。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