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期货币超发、贸易顺差收窄、美元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持续承压,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而在外汇监管加强的背景下,QDII成为最便捷的海外投资渠道。鸡年伊始,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继续保持强势,力压其它类型基金,成为开年“基情”的亮点。
QDII新春依旧强势
鸡年伊始,QDII基金依旧保持强势。数据显示,除混合型和主动股票型基金微跌外,公募基金中其他各类型产品均取得月均正收益,其中,QDII型基金以1.95%的平均月收益居于各类型基金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指数型基金、理财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结构型基础份额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主动股票型基金,它们的平均月收益分别为0.92%、0.25%、0.24%、0.20%、0.20%、-0.05%、-0.22%。
从细分类别上看,QDII投资的标的主要包括港股 、美股 、美元债、工业原料商品以及黄金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8日,业绩排名居前的QDII基金分别是博时大中华美元 、银华恒生H股B、博时大中华人民币、华宝兴业中国成长、华夏全球精选等,年初至今的收益分别是9.74%、8.77%、8.52%、8.40%、8.32%。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内投资者海外投资理念逐渐普及,QDII基金数量与规模近年来均呈增长态势。中证金牛中国公募基金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QDII型基金规模合计981.9亿元,数量合计123只,较2012年末数值分别增长了56%和89%。
另据金牛理财网统计,QDII基金中,2016年里债券型、另类投资、股票型、混合型品种业绩均值分别为12.07%、9.68%、8.84%、3.63%。汇率波动对冲后,QDII基金中的海外高息债和商品主题被证实为2016年里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QDII基金的持续强势也显示出了国内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金牛理财网分析指出,由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水平提高,形成新常态,而QDII基金在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时对投资区域、资产类别的把控相对专业。
关注港股“风口”
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QDII基金投资地区较为集中。从投资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16年四季度基金报告,QDII基金披露的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市值中超过90%都集中在香港地区和美国。而随着近年来互认基金和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内地对港股的青睐呈直线上升态势。
其中,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也开始捕捉港股“风口”,并在春节前就表现出了加大港股配置的欲望。事实上,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日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06%,而恒生指数上涨了4.08%。
与此同时,鸡年开市以来,沪港通双向资金均加大买入力度。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沪股通资金3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39.52亿元,这也是2017年以来最大单日净流入额,而7日沪股通资金也有11.17亿元的净流入。沪市港股通3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68.42亿元,其中2月3日和7日的净流入额均超过20亿元。深港通方面,深股通资金3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1.25亿元,深市港股通则累计净流入11.27亿元。总体来看,南下资金活跃度相对更高。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随着香港市场的投资价值不断被发现,投资者对港股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内地投资者进行财富全球化配置的大趋势下,港股2017年有望迎来较大的超额收益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