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和外资银行之间的高额汇兑业务是一个灰色话题。”常常为一些中型私募与外资银行高管牵线的李明表示,私募在外资银行境内机构存入人民币后,在外资银行的境外分部取出约定额度的外汇。外资银行会用国际业务服务完成内外资的转换。
此外,更加摆不到台面的是通过“贸易手段”完成,忽略复杂的具体环节,流程表面上波澜不惊:换汇人在境内将人民币交给非法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则通过境外合伙人将外汇打入换汇人指定的境外账户。
留一份清醒
就连私募大佬王亚伟近来也被爆料转型美股市场,一家名叫“Top Ace”的公司被指作王在香港的“马甲”。在截至6月30日的相关报告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Top Ace”投资总额在7039.5万美元(合4.7亿元人民币),持有股票一半以上为中概股。
“最近到香港的各种金融机构很多,成为趋势。私募也有很多,不过不清楚具体做什么。很多机构着眼于把资金投向海外股市和房地产,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收益。”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上述基金服务中介人士表示,根据公司今年以来披露的数据,奔赴海外的金融投资有一半以上进入股市。此外,期货、房地产、私募股权等也占有一定比例。
美股市场是不少私募的首选登陆点。撇开美国经济复苏、道琼斯指数表现强劲这些客观因素,对一些私募来说,决战华尔街这一金融人士的终极梦想本身就具有很大说服力。
中国机构的介入也掀起了美国市场上的“中概股热”。许多私募对投资中概股乐此不疲,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这种做法难以持续。“中概股资金博弈方式逐渐A股化,已经陷入影子A股的陷阱。如此长期下去,海外布局将失去意义。还是要学习一些扎实的海外投资工夫。”董先生说,中概股热从侧面反映了私募出海的浮躁风气。
据业内人解释,就基本交易机制而言,A股与美股存在两大区别。A股有10%的涨跌停板限制,做空渠道匮乏。美股则无涨跌停限制,存在多种做空方式;投资者做空美股,除了利用股指期货,还可以购买美股反向基金,甚至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反向指数单向卖空,当然风险是巨大的。另外,投资美股可以利用期权加杠杆。
中国私募出海,海外分析师的鼓吹功不可没。在最新研报中,花旗策略师Robert Buckland将标普500指数形容为“势不可挡”,强调“美股牛市还没死”。而董先生提醒,作为最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天堂和地狱并不遥远,投资者需要保持一份冷静。
抱着“扳回一局”的心理,董先生向圈内朋友打听海外投资事宜。“出海”投资在私募圈已经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尤其是今年,一些私募甚至开始从研究着手进行团队转型,搞起美股等海外市场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