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集团(000513):被低估的精准医疗先行者
(1)我们预计丽珠集团现有业务未来三年业绩平均增速仍有望超过20%,是目前A股医药板块少有的业绩确定性高且估值偏低的标的。
(2)投资者对“参芪扶正注射液”(以下简称“参芪扶正”)没有必要过于担忧。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领域“一刀切”的概率较低;即使中药注射剂行业动荡,“参芪扶正”凭借其质量应能在大浪淘沙中胜出;随着公司其他品种市场推广的成熟,公司对“参芪扶正”的依赖度也在逐渐降低。
(3)中长期维度看,公司积极布局精准医疗业务并加速其产业化,未来有望打造从检测、药物研发到用药的整体个体化医疗平台型企业,而这一点并未在估值中反应。
对“参芪扶正”的依赖度逐步下降,多个潜力品种持续放量保障现有业务的20-25%的增长。
(1)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再验证将成为类似于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一道门槛,使得公司“参芪扶正”在行业整顿中胜出,预计未来3年仍有5-10%的增速。
(2)2015年“参芪扶正”销售占比已经降至24%,近1-2年“艾普拉唑”、“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多个潜力品种增速开始大幅上升(增速最高75%),2015年合计销售额12亿已经接近“参芪扶正”的15亿。我们预计公司储备的多个潜力品种(尿促卵泡素、亮丙、艾普拉唑、鼠神经等)未来将持续放量,销量增速在30%-40%左右,详见正文分析。
中长期维度,公司积极布局精准医疗业务并加速其产业化,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海外参股投资,逐渐形成了诊断(液体活检)+治疗(单抗/双特异性抗体)相对完善的精准医疗布局。
我们假设未来公司液体活检“产品+服务”模式顺利落地,则每年可贡献10亿左右可观的收入。公司海外投资获得的CTC产品采用第三代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全球领先,产品预计2017年上市,前期产品销售收入预计每年可达1.5亿;后期有望涉足第三方检验,与另外30家液体活检企业分享每年250亿市场;
我们预计公司的抗体业务有望在2018年左右贡献利润,成为中长期利润的新增长点。目前在研8个单抗品种,另有3个获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其中进度较快的抗TNF-α单抗预计2018年上市正常销售后,预计每年贡献3-5亿收入;抗HER2单抗预计2020年上市,之后有望实现每1-2年上市一个新单抗;
同时公司提前布局双特异性抗体业务,有望诞生国内第一个双抗药物。
我们认为精准医疗作为长期成长性确定的领域,能否推动其产业化、商业化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大,丽珠已有多个自主创新产品证明了其具有创新的“基因”,并从海外引入国际领先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能力,而现有业务稳定快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使得丽珠同时具备创新和资金两大核心要素,有望率先实现从诊断、药物研发到治疗一体化的个体化医疗平台型企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三年业绩驱动主要来源于除“参芪扶正”外潜力品种持续放量、CTC产品国内上市上量以及2018年首个重磅单抗的市场推广。我们预计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7.
14、92.43、111.71亿元,同比增长16.52%、19.83%、20.8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74、9.45、11.80亿元,同比增长24.36%、22.03%、24.89%,对应EPS分别为1.95、2.38、2.97元,考虑增发摊薄后EPS为1.78、2.19、2.73。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6年24倍PE,已经低于可比制剂类公司的平均估值,再加上公司在单抗、液体活检上的强势布局,公司价值明显被低估,我们给予公司2016年30-35倍PE为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53-6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中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