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法律界人士又是怎么看待“*ST新梅是否涉嫌信披违规”呢?
韩清怀认为,*ST新梅存在违规嫌疑。他对《红周刊》表示,《公司法》第67条明确规定,发生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应当予以公告。在该条第二款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为重大事件之一。此外,2014年11月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也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依规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义务。
韩清怀对记者表示,在补充协议签订之时,不论辅仁药业和辅仁控股之间是否存在控股关系,它们分别都是各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喀什中盛公司与辅仁控股、辅仁药业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的补充协议》,应视为*ST新梅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ST新梅依法依规应履行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义务,而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该公司已经依法依规地履行了该义务,就存在违规嫌疑。
转型军工或成最后稻草
与“开南系”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暗战无疑拖累了公司正常经营,而在主营业务亏损的局面下,即使回购事项获得彻底解决,*ST新梅想要恢复上市,还是要另谋出路。对此,公司已经明确了《2016年至2018年转型规划纲要》,将选择军事装备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综合娱乐产业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而目前*ST新梅收购江阴戎辉进军军工行业的规划则被外界看作是最后一根“保壳”稻草。
不过,2015年12月28日《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曾发文《*ST新梅重组标的:军品项目未动工?》质疑其军工项目,该报道指出,“江阴戎辉早前的投资项目地至今仍是一片荒芜之地”。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对该重组规划提出了诸多疑问。
对于交易所的问询,*ST新梅于1月4日发布《关于对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的回复》对江阴戎辉生产资质、专利情况、盈利预测等进行详细披露。*ST新梅称,预计2015年江阴戎辉全年营业收入将达到约4400万元,并将实现扭亏为盈。而标的公司在以前年度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本次评估预计未来能够实现大额盈利且保持利润高速增长,*ST新梅认为,这主要是由标的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符合标的公司所处军工行业的特点。
而有意思的是,此次转型军工已经是*ST新梅连续三年的第四次重组。而此前的三次运作,均以失败告终。
2013年2月,*ST新梅释放出剥离地产转型酿酒行业的信号。当月底,公司又引入有石墨烯概念的战略投资人南江集团,不过随后便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与南江集团签署过任何与石墨烯资产有关的意向或协议,但却表示当时的确在与南江集团商谈在石墨烯产业领域合作的事宜;不过随着南江集团于2013年9月16日突然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海新梅至5%以下,也预示着上海新梅转型石墨烯计划告吹。而从2013年11月开始,上海新梅又开始了新一轮重组,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有关交易对方购买文化传媒类资产,但2014年3月8日,上海新梅公告称,由于各方对交易标的资产的估值存在较大差异,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就文中提到的问题,《红周刊》记者通过邮件给*ST新梅发去了采访函,但直到记者本周五截稿,一直未收到回复,公司证券部的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