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间和中国从对抗到携手合作,64岁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将于今年4月1日愚人节当天离职。其继任者也是气候变化届的老面孔,斯特恩曾经的副手、现任能源部资深气候问题主任的潘兴(Jonathan Pershing)。
《第一财经日报》从美国国务院方面获知了上述消息。国务卿克里特地为斯特恩离职发声明称,“从第一天碰到斯特恩,就感到非常幸运能有斯特恩这样的人在团队之中。我们都从他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掌控能力、他的勤奋以及他的谈判技巧之中受益。”
“他在达成气候变化里程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斯特恩和他团队不懈工作,利在千秋,令全球受益。”克里动情地表示。
即将离任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
巴黎谈判大功告成
斯特恩一张瘦脸上架着一副无边眼镜,讲话滴水不漏,是一位典型的北美律师背景国际谈判官员。在本报记者同斯特恩接触的这7年中,斯特恩想“进攻”的时候就召开记者发布会,平时问他什么都不说.
在美国国内政治对气候变化不利的这7年中,斯特恩坚持在气候变化谈判一线掌控大局,为《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这7年中,斯特恩也等来了同样对气候变化议题抱有强烈感情的新上司——国务卿克里。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随后的转变也令斯特恩如虎添翼。
克里回忆道,“我第一次碰到斯特恩,是在我的参议员办公室里,那是2009年。那时候他刚成为美国气候变化特使,并且希望讨论一个雄心勃勃且又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应该是声明的形式。我从那第一次会面就可以得知,斯特恩想要达成目标的决心,而且他的坚持和决心始终如一。”
《巴黎协定》达成后,气候变化届老将纷纷离职,其中重要的包括临危受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担任该职位6年后宣布今年不会继续连任。
斯特恩此次离职后,其继任者是2009~2012年曾经作为他副手、担任美国气候变化谈判副代表的潘兴博士。与有资深律师背景不同的斯特恩相比,潘兴博士具有的是科学家背景,是一位学者型官员,拥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从国务院到能源部之后也一直在做研究工作。
之前潘兴还曾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在IPCC工作。
克里表示,“潘兴是完美的人选,继续征程,推进我们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我期待着和他一起工作。”
和中国不打不相识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斯特恩作为美国谈判代表初登场,一抵达哥本哈根,就立即“炮轰”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表示并不认为美国气候变化援助方面的公共资金会给予中国。此言一出,在场各国谈判代表一片哗然。
当时,谈判的气氛骤然紧张。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在记者会上用英语对在场的中外记者说了一句话:“一些国家应反躬自问。”
斯特恩那时强调:“中国经济活跃,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不认为能看到公共资金——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公共资金能流向中国。”
由于当时中美在谈判中博弈,一位美国记者彼时还在提问现场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中美工作组”,由其出台一个“中美提案”,这样岂不是节省所有人的时间?
斯特恩也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今年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应对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在2010年坎昆会议之前,斯特恩对中方的态度依然不怎么样。
随后,美方的态度从对抗走向共赢。最终在中美双方元首见证下,在2014年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一系列文件。而斯特恩在会见中国记者时,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也逐渐缓解。在会见各国记者的记者会上,也尽量称赞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近年来的成就。
让人尤为注意的是,在斯特恩卸任之前,他选择访问欧洲和中国。在这次3月初的访问中,斯特恩再次见到了他的中方谈判对手、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双方就继续加强中美气候变化领域合作交流及巴黎会议后续工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随后的小型记者会上,斯特恩一扫往日的谨慎,甚至有些放松,还谈到了2010年中美争执的一些往事。他还大笑着说,肯定中方骂的不是他。
巴黎协定存疑
目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定于4月22日在纽约召集《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不过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气候变化届对于美国是否会签署《巴黎协定》尚存疑虑。
美国能源部部长莫尼兹日前访华时,也没有正面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并表示是所有的国家都会签署巴黎协议的。
不过,在访问欧洲时,斯特恩坚决地表示,美国国内政治不会影响到此,美国肯定会签署《巴黎协定》。
与此同时,在访华的记者会上,斯特恩也承认,中方有关于对于是否美国新总统会落实巴黎协定表达了关切,但他认为,如果有任何人想退出,这都是令人惊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