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讯,P2P领域是去年央视3·15的投诉热点,2016年,P2P投资者们仍遭遇着不少烦恼。
借款人不还钱、平台跑路……一些P2P投资者从P2P理财中获得了较高收益,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部分投资者在P2P河边湿了鞋,不仅拿不回利息,连本金回款也成难题。
问题平台占了一半
P2P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主要领域,而“跑路”成为2015年的关键词之一。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P2P平台共有3858家,其中问题平台1263家。仅2015年12月,全国P2P就新增问题平台106家,跑路占问题平台比例达到52.83%。
进入2016年问题平台数量迅速增多。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问题平台共2133家,一年以来问题平台持续上升,问题平台占总平台数比例高达55.6%。
零壹研究院指出,这些问题平台中,歇业停业的最多,达到567家;其次是失联和恶意跑路,分别为475家和460家;提现困难的平台有300家;涉嫌诈骗的有177家。30%的问题平台运营时间在100天以内,超过一半的问题平台运营时间不足300天,运营时间超过1000天的,仅为1%。相对而言,运营时间越久的平台,跑路可能性越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王君认为,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事件主要有三类原因:商业模式或管理问题、优胜劣汰和非法集资。从目前出现问题的平台来看,非法集资现象异常突出。
做好“三看”再投资
“现阶段投资者应该谨慎投资P2P项目。”王君认为,首先要区分互联网金融中的“李逵”和“李鬼”。目前出现问题的平台,大多是因为逾越了“非法集资”的红线。识别“李鬼”并不困难:一是高利率,二是资金池。
2015年P2P平均投资回报率仍在10%以上的高位,但受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影响,回报率呈下滑趋势。在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P2P借款的高利率(大多在20%左右)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6年以来新成立平台数量大幅减少,P2P行业进入“存量劣汰”的发展新阶段。这既是行业竞争发展的必然,也得益于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加强。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并指出“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对P2P业务,银监会会继续加强监管,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治理。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在参与社会金融活动的时候,必须十分审慎,要着重做好“三看”:一是看对象。看他是不是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在筹集资金。二是看回报。看是不是承诺超常的高利回报。动辄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回报的情况是不可能做到的,有涉嫌非法集资之嫌。三是看营销。看营销是否公开宣传,以公开宣传的形式募集资金。看清三点以后再做审慎的投资决定。
1234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