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夕,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即将披露新一年GDP目标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再次把脉经济走势,给出了今年GDP增速6.5%是我国稳增长底线的结论。
不能低于的底线
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速,虽然人们都反复强调不再单纯地追求高速增长,但需要保持一定的底线也是各界共识。此前几年,业界有多位专家预测,鉴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目前尚不能排除将“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从“十二五”时期的7%下调至6.5%的可能。而早在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就曾在一次会议上明确,“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速6.5%是底线。去年11月,我国披露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再次提出,今年至202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GDP在6.5%以上。可见,对于今后五年GDP增速的底线,各方已逐渐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
根据《建议》,之所以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尤其是今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GDP增速在6.5%以上,是主要考虑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具体到今年,去年底,多家机构发布对于今年的GDP增速,基本都集中在6.6%-6.8%之间,而央行发布的《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也将对这一数据的基准预测定位在了6.8%。而本次,李稻葵明确表态称,今年我国稳增长的底线是GDP增速在6.5%以上,低于这一数字,完成“十三五”任务将受到影响。
业内表示,实际上,GDP增速6.5%的底线其实是相对恰当的,但考虑到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因此人们还是相对乐观地认为我国不会出现首年探底的情况,GDP增速不低于6.5%这一均值,其实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见。
结构改革才是“重头戏”
在李稻葵看来,虽然我们为稳增长设下底线,但今年我国稳增长的任务并非那么艰巨,下半年,包括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大量增加新生儿,以及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开发加码增加供给等都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实际上,今年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结构改革,是去库存、去杠杆,今年我国经济潜在的最大风险就是为了短期的稳增长放松了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李稻葵表示。
而在众多结构改革之中,供给侧改革是近期备受瞩目的新名词,而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前副院长、资本市场与投资融资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等多位专家看来,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帮助我国解决落后产能过剩、提升高端制造能力、发展新兴产业、扶持创新型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但这些改革在推进的同时势必会对GDP增速产生不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李稻葵提出,在进行结构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对冲机制,因为这一调整过程中会产生收缩效益,落后企业退出的同时也需要有新企业补位进来。
部分一线城市楼市存泡沫
提到去库存,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房地产市场。昨日,李稻葵对于房地产市场特别提出,从租售比来看,现在一线城市中已有部分城市楼市出现了泡沫,后续这些城市需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的方式将房价控制下来,现阶段,税收等行政手段不能解决问题之本,政府还是要想办法增加土地供给,同时增加合适户型、租房源等。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进一步分化,其中,一线城市继续维持“高姿态”,上扬态势坚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平均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5个和1.2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出不出利好政策,出什么利好政策,一线城市房价回温都是难以避免的,不过,这种回温的背后到底是否潜在着新一轮的泡沫,各方观点却并没形成一致观点,仅对回温趋势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从一线城市来看,房价未来仍有继续上涨压力。一方面是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高价地频出,房地产开发商成本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一线城市的购房需求仍然很旺盛。“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即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