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召开前夕,中国高层官员密集表态。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及财长楼继伟相继就市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及中国财政等问题发表观点。其中,一些讲话内容平息了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的猜测,比如签署“新广场协议”。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周五至周六(26-27日)在上海举行。在全球金融市场遭遇多年以来最糟糕开年的背景下,此次会议备受瞩目。
关于人民币汇率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25日表示,中国央行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中国在利率市场化上采取很多行动。中国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汇率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让汇率稳定一些,同时需要灵活性。中国在制定独立汇率政策时,会把一篮子货币作为参考,但并不是唯一标准。人民币汇率将主要强调对一篮子货币,而非仅仅是美元,需要关注CFETS, BIS, SDR三个篮子,将一篮子货币视为参考。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25日表示,中国要推动市场驱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也需要保持稳定,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早在19日表示,G20会议议程上并没有让人民币贬值这一话题。所谓的让人民币贬值的提议不过是“媒体炒作”。他称,重新签署一份类似1985年各国通过美元贬值干预外汇市场的《广场协议》“只不过是幻想”。
中国工信部25日亦表示,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加大出口压力,并对人民币汇率和工业品价格带来持续影响。
财新网则在13日,也是猴年春节第一个交易日前一天这一微妙时点,发布了对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采访稿。此前,周小川已在公开媒体上沉默数月。他强调,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的趋势坚定不移,但“我们也有耐心。我们会审慎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窗口,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特别是不要在国际上造成相互叠加的影响。”
周小川25日将召开记者会,市场重点关注有关中国经济及汇率走向相关内容。
关于中国经济
易纲25日在谈及市场关心的中国经济时表示,中国将在改革和稳定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人们担心中国的需求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需求将维持强劲。中国对石油、大宗商品有强劲需求。
工信部长苗圩25日表态称,将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有信心工业持续下行的势头可以得到遏制。
外媒25日援引工信部新闻稿称,中国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目标为6%左右。
朱光耀25日则谈到了财政赤字问题,他称,中国今年将提高财政赤字,人民币汇率也需要保持稳定,希望能和市场有很好的沟通。避免金融危机风险以及地区风险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周小川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还谈到了全球热议话题之一:中国资本外流问题。他说,要区别“资本外流”和“资本外逃”的区别,但强调“不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周小川重申,对于外汇管制有一些很明显的谣言,尤其是针对“经常项目”管制的谣言。他认为不当管制会对“实体经贸带来不便和困扰”,央行会精心把握合理、可行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