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春季反弹?基金经理冷对两会行情
荀玉根:2016年可能反复的三大预期
券商:大盘或以“涨不动”的形式结束反弹
===全文阅读===
春季反弹?基金经理冷对两会行情
A股经历了1月连续暴跌后,2月初在逐步企稳反弹中迎来春节假期。然而,长假休市期间,全球市场动荡,原油等风险资产价格大跌,MSCI全球指数已自高点下跌20%,日经225大跌11.1%,澳大利亚、印度、香港等股市也创下近年来新低。
A股在浓郁的紧张气氛中,以2700点以下的低位“开张”。加仓、调仓、减仓?机构们一改以往的抱团,分歧似乎从未像当前这般鲜明。有些人悲观地选择空仓观望,私募基金经理吴兆春反而在开市的前几天选择加仓。不过,周四周五他便开始减仓。“这两天涨得太快了,大盘短期上涨太快,肯定会面临回调,就暂时出来了。”吴兆春打算等到了2700点再进去。
一边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另一边是3月份即将到来被寄望的两会行情,机构们的眼中,机会和风险如何博弈?
分析师:抓住春季反弹
“目前这个阶段是难得的春季反弹行情,两会前是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同时也是政策的想象期。”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建议抓住难得的反弹窗口期,做好仓位调整和资产调整,在反弹到相对高位后,再做好防御。
“难得的反弹窗口期”是从1月30日起计算的。1月30日,银河证券指出,市场经历了三根周线的大阴线,短期超跌,具备反弹的条件。“目前预计短期反弹将延续,应积极布局2月市场。”不过他也指出,中长期的市场弱势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但短线跌多了就有为时一两个月的反弹。
“在年初被熔断‘闷杀’的机构投资者或会利用此轮反弹展开年度性的配置结构和持仓结构调整,结合“两会”前后的维稳需要,此轮‘有宽度、没高度’的曲折型反弹或能持续到“两会”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华鑫证券研究员万蓉称。
华泰证券认为,两会对于A股而言将迎来重要的风险偏好修复机会。关注两会相关的板块机会,重点是新兴产业投资机会。不过,华泰证券认为,一年一度的两会行情并非是眼下A股走势的关键。当前A股市场的修复,最大的期待在于政策来激发风险偏好的回升。而政策预期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央行货币政策从确保汇率稳定转向兼顾国内流动性,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的概率上升;二是两会上的政策预期,特别是对新兴产业的政策。若迎来政策利好,风险有望修复,反弹随时可以到来。
另一边厢,将近100亿规模的社保基金即将入市。据消息,全国社保基金2月18日给多家境内委托管理人划账总计约1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笔投资属于每年常规新增投资,但划账的时间较往年稍稍提前,有可能是看好当下A股的投资机会。按照过往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社保比较倾向于蓝筹和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从当前投资者的参与情况看,证投基金网站显示,银证转账系统近期没有增量资金流入,1.4455万亿结算资金存量是过去6个月以来最少的。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投资者的心态除了做些短线操作外并没有明显的扭转。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量再6000亿元水平上也很难持续放大。反弹空间受到量能制约。
“春节后稳经济的政策预期会显著增强,稳定经济的政策力度是决定A股大市是否还创新低和确认阶段性底部的关键性因素。”华鑫证券指出。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近期市场企稳反弹是对前期过度悲观预期的修复。展望未来,把握两会前后博弈的时间窗口。留意两会前对供给侧改革、稳增长、人民币汇率、金融改革监管、注册制等重要议题的舆论预热和讨论。只是,对于修复行情,别涨着涨着又想多了。熊市的反弹会一波比一波弱,最终缩量缩出一个大跌。全年休养生息。至于两会后怎么走,观察汇率、货币政策、改革、全球市场等。
基金经理:冷静看待
不过,两会行情在有些基金经理眼里并非是投资机会。广东乐得资产基金经理吴兆春认为,“现在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办法避免。”而有的基金经理则不参与波段操作,也不炒作热点。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福建滚雪球投资基金经理林波从去年7月中旬至今,不停地在买进以银行股为主的金融板块。崇尚长期价值投资的林波关注市盈率低、前景不错(不至于关门)的板块,并选择在市场低迷时大笔买入。由于他个人投资风格偏好,投资周期均为两三年。因此,诸如两会行情等每个两三个月就会冒出的热点并不作为他考虑的核心因素。在他看来,这些热点都是市场情绪。
在吴兆春看来,与其押注两会行情,他更愿意在他看好的虚拟现实(VR)和无人机驾驶以及有色金属等板块概念上寻找个股机会。他认为,VR和无人机驾驶会是贯穿今年全年的概念。而有色金属则受益于供给侧改革。
去年的两会传递出政府对新经济的鼓励,互联网+概念在股市上占尽风头。博时基金宏观战略部总经理魏凤春预估,今年两会将会有针对供给侧改革的讨论。不过,供给侧改革中的过剩产业不容易形成炒作。“问题在于,传统产业经历了很长的形成过程,解决过剩需要很久时间。譬如,煤炭和钢铁政府定了五年时间来化解。”供给侧改革还包括对供给不足的改革。魏凤春个人认为,政府更看好供给不足的改革。“本届政府的工作在于促进经济转型。去年把新兴产业看得很重,今年也并非不管了。”此前,新兴产业板块跌了不少,但魏凤春认为这是将风险弱化了,由此筛选出代表未来的产业。
除了国内因素之外,身在公募的魏凤春指出,中国市场与外围市场涨跌联动性越来越强。2016年,基金经理要从去年倾向关注“点”的投资逻辑中走出来,回到宏观的“面”。“去年8月11日之前,基金经理的投资视野集中在国内即可。当时美国没有加息,A股也就没有所谓的外部冲击。随着美元加息一步步走来,外部冲击不可避免。现在这些就不得不关注。”从2013年到2015年,大部分基金经理并没有把宏观当作一个变量。这几年,经济增速放缓,股市走势却很好,尤其是成长逻辑大行其道。
不过,到了2016年,魏凤春认为,基金经理要从宏观总量来防范风险,从结构上来找收益。“接下来还会有一波外部冲击。从国外看,汇率还是风险点。从国内看,中国信用债可能出现危机。而资金紧张可能使股市收缩。”(经济观察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荀玉根:2016年可能反复的三大预期
2016年全球股市开局不利,最近在纷纷反弹,因为随着经济形势及政策环境的微妙变化,投资者对一些重要宏观变量的预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美联储加息次数、人民币贬值空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16年与15年最大的不同是,影响股市的变量本身不稳定、会反复,15年国内货币不断宽松、股市定位明确、互联网+等产业政策清晰,16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很多预期会反复,过去2个月三大预期已经来回摇摆。因此策略上要更灵活,在预期波动中折返跑。
1. 美联储加息几次?
年初:普遍预期16年4次加息。在1月公布的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委员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整体偏乐观,认为“经济活动正温和扩张。就业市场状况进一步有所改善,就业增长稳健且失业率下滑”,并且对通胀的上升也抱有信心,认为随着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以及能源价格下挫等因素消退,通胀将逐步升向2%,全球风险已经减弱。12月美联储官员对2016年底的利率一致预期为1.375%,意味着按每次25个基点的加息速度,2016年美联储或有4次加息的可能性。12月17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行情显示,当时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高于40%。在这种对经济的乐观情绪之下,15年12月美元指数维持在99左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2.3%左右。
现在:2016年上半年加息概率较小。年初对美国经济的乐观情绪,在经历了1月全球股市调整之后出现了明显变化。2月10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上表示,“尽管美国经济有望保持增长,但美国的金融环境有所收紧,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并且美联储正在研究需要给予经济额外刺激的时候实行负利率的可行性。在耶伦讲话公布之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放缓。同样在美联储1月FOMC会议纪要中也显示,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经济前景有再次下行的风险,对于美国加息表示需要观望,以等待更多证据。从2月18日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行情反映的加息预期来看,市场对于3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已经降至6%,对于12月联储加息的预期也仅有28%,上半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已经大幅降低。美元指数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1月份之后开始明显下降,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在下降。


2. 人民币贬值多少?
年初:普遍预期人民币贬值将预期至7.从2015年“811汇改”以来,从2015年11月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再次加大。引发汇率贬值压力增大的因素包括11月人民币加入SDR,12月美联储加息、央行推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以及外汇储备持续大幅下降等方面。1月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速度加快,市场同时也出现了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一致担忧,当时市场一致预期人民币将贬值至7左右,认为人民币将进一步贬值理由包括: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美元持续强势,政府有可能通过贬值助力稳增长和防通缩等方面。央行也在1月22日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座谈会中表示,出于对汇率的担忧所以不会轻易实施降准,同样反映了央行对于汇率贬值的担忧情绪。
现在:短期贬值压力已经明显降低。对汇率贬值的担忧,在1月中旬央行开始干预离岸人民币汇率之后开始有所减缓。随后2月10日耶伦发表讲话释放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的信号,对美联储加息担忧明显减弱。2月13日周小川在《财新周刊》采访中表示“从基本面看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推进会把握合适的时机和窗口,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释放了央行维护汇率稳定的态度,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大幅减轻。从美元兑人民币和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的价差来看,价差已经大幅缩减,显示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在减轻。1年期NDF隐含的未来12月贬值空间最高峰曾经达到6%,现在已经下滑至3.3%,显示贬值压力同样在缩小。


3. 增长下行压力多大?
年初:市场担忧增长破位下行。除了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外,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去产能、稳增长的政策预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1月初李克强总理山西考察,主要考察了山西太原钢铁集团、西山煤电集团。随后在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专题会中表示“实现良好开局,推动稳增长、调结构,必须坚持改革、突出重点,用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实招硬招,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予以推进”,引发资本市场普遍担忧去产能将引发经济增长破位下行。
现在:政策重新偏向稳增长。2月之后一系列变化,又反映出政策的天平开始向稳增长一侧倾斜。首先是在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其次地产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月2日,央行出台了调整首套房的房贷政策,全国不限购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首付可最低降至20%。2月19日财政部发文降低个人购买家庭住房契税,以鼓励地产销售。2月以来地产政策的密集出台、总理讲话、以及1月2.5万亿的天量新增信贷数据,都体现出政策的稳增长倾向。


4. 启示:16年注意预期的反复,保持灵活心态
15年是趋势行情,买入并持有是一个有效策略。虽然615股灾时期市场剧烈波动,但全年来看2015年仍然是趋势性行情。15年的宏观经济预期稳定,首先是货币环境持续宽松,始终处于降息降准过程中;其次产业发展定位清晰,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此外对于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定位清晰,美国也始终处于加息前夕的观察阶段,内外部经济环境都相对明朗。在这种清晰的预期之下,2015年市场始终保持上涨,因此15年市场操作策略也相对简单,可以“买入并持有”。测算15年创业板涨幅84%,中小板涨幅54%,全部A股涨幅中位数为67%,市场整体趋势向好。各类基金收益率也都比较高,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偏股型混合基金净值增长中位数分别为47%、46%。
16年注重预期波动中折返跑。相比15年,16年形势更加复杂,过去2个月来三大预期已经在来回摇摆,这是因为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大,宏观政策可能摇摆。2月2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相机调控本身就说明政策可能反复。海外形势同样复杂,虽然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次数预期下调,但美联储已经步入加息周期,未来的节奏仍可能再变化。部分新兴经济体外债负担重、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速回落,债务危机和货币贬值压力并未消除,详见《港币创07年新低,真的步入危机模式了么?-20160122》。正是由于16年很多影响股市的国内外变量复杂,市场预期会反复,全年角度操作上要更灵活,在预期波动中折返跑。我们1月28日《A股见底了吗?》提出,市场阶段性左侧底出现,处在构造圆弧底过程中,之后随着观察到国内外形势不断好转,《困局到变局》、《做多窗口已打开》、《沐浴春风》等报告不断提醒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尤其强调相对收益投资者保持高仓位,仓位低的可以加仓。目前市场处于做多窗口期,策略上继续保持乐观,看好转型方向的新兴行业,“两会”即将召开,“十三五”规划是重点,如信息技术、新型消费、智能制造,及高送转主题。


券商:大盘或以“涨不动”的形式结束反弹
(原标题:券商:预期改善 反弹延续)
自节后A股开启反弹以来,市场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与此同时,投资者因希望能在反弹结束前“全身而退”,普遍关心反弹的延续性问题。受访的多家券商策略研究团队认为,在外围担忧缓解、人民币汇率企稳、宽松预期升温、国内政策环境温和等多重因素推动下,预计本周反弹将延续。
从外部变量看,美联储加息概率下降,全球货币宽松预期再起。海通证券表示,美联储主席耶伦在2月10日的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上证词表述含糊,使市场对美联储加息节奏的预期大幅放缓。从2月18日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行情反映的加息预期来看,市场对于3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已经降至6%,对于12月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仅有28%。此外,德拉吉上周表示欧洲央行将长期保持宽松,预示着欧洲将继续量宽。
反映到中国市场,从人民币汇率来看,美元指数阶段性回落,人民币汇率借势企稳。
兴业证券王德伦策略团队认为,之前出于对人民币贬值引发的各种连锁性担忧有所解除,受制于汇率的货币政策空间也会相应打开。同时,海外股票市场都有所企稳,有助于恢复对风险资产的信心。
从国内环境来看,兴业证券表示,市场对于信贷乃至货币宽松的预期也在进一步升温。1月份新增信贷显著超出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2月份的信贷数据也有较高期待。兴业证券预计,2月信贷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1月的强劲增长势头,不过规模将会有所收敛。市场对国内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的预期,经历了一个从乐观到悲观、再从悲观逐步恢复的过程,当前强劲的信贷数据可能又开始扭转这种预期向进一步乐观的方向发展,而对货币政策预期曲线的变化将继续映射到A股市场。
此外,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国内政策环境相对温和,供给侧改革有望成为近期市场的关键词。
近期,投资者十分关心此次反弹结束的时间,原因是担心反弹的结束将以“快速下跌”的形式来完成。对此,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认为,这一次反弹的结束可能会相对平静,或以“涨不动”的形式结束反弹,然后进入缩量震荡阶段。市场的中枢水平缓慢下移,而不是断崖式下跌。原因在于:目前投资者已较此前理性,很难再出现恐慌性抛售。但市场依旧缺乏乐观预期,因而也很难持续上涨,预计反弹到“涨不动”便开始缩量震荡、缓慢阴跌。(上海证券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