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
市场运行仍将处于上涨无力、无量阶段,年内最后一周可能会是最近三年来表现最平淡乏力的一周。操作上,可布局但需缓慢、渐进,宜围绕“心安”主线。
国海证券:
1月份利好政策的出台频率和密度可能会大幅下降,对股市的助力因此将减弱。而1月8日后减持禁令的解除将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建议短期以控制风险为主。
渤海证券:
本周是2015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考虑到年末因素,市场活跃度可能会出现回落。在配置方向上建议关注高送转及摘帽行情,此外可关注农业板块和无人驾驶概念。
湘财证券:
上周动量组合跑输基准指数,反转组合跑赢基准指数,预计本周市场仍将整理巩固,上证指数波动区间为3580-3680点。
国金证券:万事皆备 暖情依旧 积极操作
近期降准等宽松政策预期有所抬升,流动性充裕环境将持续。今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下降872亿美元,创8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时11月央行口径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至25.56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3158.02亿元。由此市场预期央行可能会采取包括降准、公开市场操作、SLO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积极对冲,以确保国内流动性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总体而言,我国货币宽松大环境并未因美联储加息而发生变化。
年内最后一批新股申购结束,周一迎来打新资金回流高峰,接下来市场将面临新股发行真空期。年内新股对A股市场的冲击终告段落,最后8只新股申购结束,周一迎来打新资金回流高峰,单日解冻资金约为1.03万亿。关于后续新股发行的节奏,鉴于证监会尚未披露新股发行规则修订的正式文件,新规下的新股发行预计要等到明年春节之后,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新股发行可能进入真空期。
注册制在加快推进,但对市场短期影响有限。12月27日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明年3月1日施行。目前来看,注册制实施还需经过三步走程序:1)国务院对具体事项作出相关制度安排,出台相应的文件;2)证监会根据国务院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宣布启动实施注册制。
至于具体何时宣布注册制启动实施依赖于市场大环境,我们倾向于最早也要在明年二季度中后期。关于注册制的改革方案中是否会对限售股、待减持股等有新的规定,有待进一步观察。
无需过度夸大明年1月7日的减持禁令到期对市场的冲击,预计监管部门近期将出台相关政策避免非理性冲击。2015年7月在市场大幅调整背景下,证监会于7月8日出台“大股东减持禁令”限制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随着6个月之期即将到来,预计监管部门近期将出台相关政策避免非理性冲击,我们认为无需过度夸大减持禁令到期对市场的冲击。
回顾历史上减持的量与市场涨跌,其方向上没有绝对的正相关性。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是逐步承压过程,存在资金面供需的拐点,但不一定发生在明年1月份。
随着年报披露的临近,“高预增”和“高送转”关注度逐步升温。上交所公布了沪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时间表,安信信托将率先(明年1月18日)发布年报。每年年底至来年春,高增长、高送转品种都是市场最闪亮的明星之一。年报预披露时间表公布等于吹响了年报行情的序曲,一些成长性较好以及业绩稳定增长的个股将得到市场认可,建议关注高预增与高送转等板块。
投资建议:提高仓位,积极操作。站在目前时点,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依旧宽松、降准预期犹存、新股发行将迎来真空期等因素,对年内行情依旧持偏乐观的观点——万事皆备,暖情依旧。
行业配置方面,建议以1月行情的视角来提前布局,具体行业推荐券商(创投)、传媒(IP变现、电竞)、电子(国产芯片化);主题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接下来的三大事件,其一为年报披露时间表的公布,其二为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三为2016年消费电子展(CES)。与之对应的投资机会分别是高预增与高送转、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以及无人驾驶概念等。
广发证券:不必寄希望于“春季躁动” 配置偏防御
上周市场的中观变化相对比较积极:1、30个城市地产周度销售增速继续小幅下滑,乘用车周度销售加速;2、11月工业利润降幅略有收窄;3、国内工业品价格除水泥外基本都小幅上涨,而海外大宗品价格也基本上涨;4、融资融券余额结束连续三周下跌,大股东连续第23周净增持。
近期与不少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交流,普遍感受是不好赚钱、不想减仓。“不好赚钱”的原因在于11月中旬以来市场几乎一直呈震荡横盘态势,且风格和热点均在快速轮动,对习惯于右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有点无所适从;而“不想减仓”的原因除了年底排名压力外就是大家对即将到来的“春季躁动”充满了期待——大家普遍认为每年一季度市场肯定都会有一波行情,即“春季躁动”。背后的促发因素在于年初信贷释放带来的流动性宽松、经济数据缺失带来大家对基本面的乐观预期,以及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习惯性加仓”。
就此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如果就一季度整个时间窗口来看,并没有上涨概率大的明显规律。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在一季度上涨的概率为62.5%,小盘股在一季度上涨的概率为75%。但很多年份一季度虽然是上涨的,但是涨幅其实并不大。如果统计一季度涨幅在10%以上的概率,则上证综指和小盘股指数分别只有43.8%和37.5%,这样的概率从指导投资操作角度来看并没有实际意义。
2、每年一季度期间基本上会出现一波小盘股或主题投资持续5-10周的“主升浪”,大盘股机会相对较少。考虑到有时候大盘上涨并不是贯穿整个季度的,因此我们又进一步统计了每年一季度是否存在一波15%以上的“主升浪”。结果显示,上证综指在每年一季度出现15%以上主升浪的概率也很低,只有37.5%;但是小盘股在每年一季度出现15%以上主升浪的概率则达到了62.5%,尤其是2009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能够在一季度出现一波15%以上的主升浪(2013年除外),且持续时间在5-10周。
3、小盘股的“春季躁动”呈热点散乱、轮动较快特征,操作起来也并不容易。而最近两个月的市场也有非常类似的特征,我们担心这本来就是对明年“春季躁动”的透支。如果观察2010年以来每次小盘股“主升浪”中表现最好的主题,我们会发现基本不重样,只有石墨烯、稀土永磁、在线教育这三个主题曾经在连续两年的“春季躁动”中涨幅靠前,而其他主题几乎都是昙花一现。我们认为,因为大家在“春季躁动”中的操作本身就是“求新求快”,这对稳健风格的投资者来说赚钱难度其实很大。回顾最近两个月的市场特征,可以看到一些老主题基本都是横盘,但是虚拟现实、保险举牌等新主题横行,和“春季躁动”的特征非常类似,我们担心这反而会透支明年的“春季躁动”。
4、我们11月中旬以来对市场转向谨慎的原因在于,“调结构”和“保增长”出现矛盾,投资者风险偏好面临下降趋势。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回升的信号应该来自于改革和转型看到新的进展,而不必把希望寄托于“春季躁动”。虽然最近“钱多”、“资产荒”的观点流行,但股市要上涨除了流动性支持外还应配合风险偏好的提升,而我们担心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处于不断下降过程之中。近期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债券利率水平不断创出新低,且长端利率下行幅度明显大于短端,而股市基本上是缩量横盘。这可能意味着,虽然钱还是很多,但是却流向了长期国债这种“避险资产”,而不是股票这样的“风险资产”。
综合来看,维持对市场的谨慎观点,并认为只有让投资者看到监管层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魄力(比如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加速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等),才能重新提升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而不必将希望寄托于“春季躁动”。在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偏防御属性的行业,如银行、医药、环保等。
海通证券:守望春风
年初解禁不足虑,守望春风。(1)对年初解禁潮无需过虑,减持不改市场趋势。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市场短期对此已有预期,关键看未来的发行数量。投资者眼下的担忧是1月8日“减持禁令”到期,但同样无需过虑。根据解禁金额和减持比例估算规模小于1400亿,而从历史看减持并不改变市场趋势。(2)11月下旬市场震荡蓄势源于市场环境变化使得风险偏好下降,目前这些利空因素都已经靴子落地,后市风险偏好有望重新回升。此外,回顾过去年初市场上涨概率大,核心原因是年初基本面数据相对空窗、资金面宽松、政策亮点多,市场风险偏好高,目前均具备。
风格暂时难以切换,持有成长。(1)春季风格切换存在两大误区,即险资爱蓝筹和钱多利好大盘股。误区一:险资天生爱蓝筹。2014年四季度金融蓝筹最疯狂时险资主板持仓占比一度提升至95%,但进入2015年后随着中小创快速上涨,险资主板持仓迅速回落,2015年上半年险资新增资金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中小创;误区二:增量资金入场更有利于大盘蓝筹。一种直观感受是大盘蓝筹盘子大,钱多才能推动股价上涨,但从交易额看,2013年至今创业板成交已明显大于上证50。2015年上半年增量资金加速入市时,创业板成交额相比上证50明显放大,股价表现更优,可见钱多钱少同样跟风格关系不大。(2)2012年12月、2014年11月两次切换都是暴风骤雨式,一来需要刮大风,二来呈阶段性,当下没有大风,切换时机尚不成熟。
光大证券:权衡中的迷惘
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场反应相对较为平静。需求端和供给侧的权衡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风险偏好:一是考虑到社会因素,供给侧去产能或短期难见成效;二是保增长压力下需求端虽有投资发力需要,但规模不可过度夸大;三是注册制虽对中小创估值造成抑制,但发行节奏控制下或冲击有限。多方权衡下造成了当前市场的迷惘状态,既难以形成单向趋势,又难有持续性热点。
我们认为,市场对预期的不确定状态需要有明确的信号来打破,或是产能出清加速,或是投资力度加码,或是新股发行加速。在这一状态被打破之前我们对市场看法略偏谨慎,行业配置方面推荐大金融等高股息品种和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主题方面建议关注人脑工程、智能驾驶、农业现代化等。
明年或再现2010年行情?明年的A股市场或类似2010年,全年缺乏趋势性机会,但也没有重大的系统性风险。节奏上也可能会与2010年类似,在“跨年”行情结束后进入观望期。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市场预期依然很高,特别是创业板和题材股的高估值;二是市场资金面可能会出现紧平衡,看不到大规模新增资金,同时又面临扩容压力。这意味着明年需要适当降低收益率目标,趋势上多注重左侧,交易上缩短操作周期,选股上重新重价。
西部证券:难有超预期突破
从资金面看,近期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临近年底资金供给整体趋紧。短周期银行间拆借利率结束了自9月初以来的稳中有降局面,近日连续6日小幅攀升,本周资金面整体趋紧局面预计将延续;第二个因素是保险资金。近期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表现较为活跃,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可观的流动性,也激发了市场对蓝筹股价值的重新定位。但“险资举牌”一方面固然存在价值投资因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资产投资回报率整体下滑的现实。而在宏观经济继续收缩与“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的后续入市规模与速度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个影响资金面的因素来自市场供求变化。在三季度市场快速下跌期间执行的临时“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到期,届时或出现阶段性减持高峰,此种担忧情绪或将在本周提前反应。不过本周打新资金有望回流,且当前处于新股申购空窗期,会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整体来看,年底资金面大概率仍维持相对偏紧局面,短线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
从政策面来看,2016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将是比较宽松的,而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持续推进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有望对市场形成持续支撑。
技术面观察,短期各主要指数K线均在5日线下方,而且5日线由之前的上行转为水平运行或是下行,对市场形成明显压制,显示短线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
综合来看,本周市场出现超预期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投资者应多看少动,仓位可保持在五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