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杠杆熊”渐疲 地量出现股市有望否极泰来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5-10-5 9:00:52 点击数:123
分享到:

最近数月,杠杆资金来得猛去得急,这与配资监管政策速变有关——由鼓励、默许到限时清理的棒杀,市场一时风声鹤唳,“千股跌停”不时出现。眼下,监管大棒砸出来的杠杆熊市渐近尾声,市场有望进入休养生息期,不妨捡些超跌股提前播种。

全球股市多在去杠杆

全球股市从2009年3月见底,至今已逾6年牛市光景。欧美日央行齐步走的量化宽松政策,曾是牛市的源动力,如今步调开始零乱——欧日欲加码印钞,美国则有意加息,牛市基石因此动摇。当“货币狂扩张+经济弱复苏”的探戈磕磕碰碰,全球股市亏钱效应出现,投资者迎来“去杠杆”冲击波。

以8月份的市场低位为基准,美股市场保证金负债量较4月份的历史高点回落6.7%,从超过5000亿美元回落至4730亿美元。“回落6.7%”的现象在美股过去15年历史中出现过4次,分别为2000年4月、2007年8月、2010年5月以及2011年8月,其后都步入熊市格局。

美国股民去债务杠杆,标普500指数仍未确认坠入熊市,8月狂跌砸出来的低点,较5月份的历史高点仅下跌12.54%。相比之下,沪综指和创业板指本轮行情最大跌幅分别为45%和56%。美股连涨6年后仅回调13%,似有下跌空间。沪指快牛时间不到一年,却调整3个月跌幅近五成,是否会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一样——A股提前引爆风险,然后率先企稳?

监管超预期机构失措

大国央行印钞印了近7年,债务推动下的多国杠杆牛市亦走了五、六年。缘何A股去杠杆格外惨烈?诚然,A股“政策市+散户市”的特征,决定了牛短熊长的必然性,而配资行为的突然非法化,令存量资金仓皇出逃,如此牛熊的极速转换,颇似“人造快熊”。

去杠杆涉及存量,在哪个经济领域都会引发崩盘,因为估值体系会因流动性枯竭而崩溃。9月30日是券商清理配资的最后期限,颇有”斩立决“的威力,使得投资机构行为更加散户化,不得不割肉平仓,类似旅鼠群体的自杀式行为,扩大了本轮熊市的惨烈程度。

纵观本轮国家救市行为,虽是事急从权,出招很重却未判断何处是要害,在短期维稳救股指(行政托市),中期反腐纠乱市(法制化),还是长期治市(透明化)等目标之间摇摆,让市场参与者无所适从。可以说,本轮监管高压政策是把美国2008年股灾爆发后几年内做的事,试图在几个月之完成,大有测试A股投资者承受极限之意。

地量出现股市否极泰来

治乱市,用重典。最近一个多月,监管大棒不时祭出,前期救市主力军代表中信的高管涉嫌违规被查,私募牛人不时因操纵股价“落网”,近期牛股特力A亦特停自查……此时此刻,监管升温的副作用是场内最激进的多头资金开始沉寂。

从宏观面看,乐观理由亦不多。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均在减速,业绩牛市渐行渐沓,场外观望的稳健资金更有理由袖手旁观。悲观派的观点是,2850点不是年内大底,沪综指仍有试探2589点(前期高点5178点的对折价)的可能。

企业盈利前景欠佳,股市监管仍在升温,激进做多者主动卧倒,市场成交频现地量。节前3个交易日,沪市成交分别为1664亿、1697亿和1566亿元,这与去年同期沪指在2300点时的单日成交相仿,约为历史峰值11476亿(4月20日成交额)的14%。

从乐观的角度看,地量显示主动性抛售渐近尾声,如果没有新的大利空出现(如IPO重启等),节后超跌反弹行情一触即发。再加上空头重磅武器如在期指做空、大股东卖股以及新股发行等均是受限,市场只是在等待一声春雷。

退一步说,本轮杠杆熊市的推动力更多源自于监管主动发力,偏向“人造熊市”性质,一旦清理配资行动结束,场外资金有望改头换面重返股市。毕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宽裕,券商手头现金充裕,多数私募股票仓位在历史低位。

从政策面看,高层日前表示”市场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这应该是政治层面的强烈信号,至少可以理解为行政干预不再是股市下跌的主因。这或许意味着节后监管大棒不再频挥,股市或将否极泰来。

股民天地网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中的文字和引用的数据、图表、图片等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等。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10》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10》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http://www.bjzq.com.cn/Soft/ShowSoft.asp?SoftID=15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了解更多惊喜功能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