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这波行情,用基金经理老王的话来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管理的一只基金今年以来排名一直比较靠前,就部分得益于他的高仓位。股指从年初1800点起步,到近日2800点的踯躅和争夺,市场每一次调整的低点都高于前一次低点,底部在不断抬高。最新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也被解读为复苏的迹象愈加明显,牛市真的来了吗?
2500点大举建仓
今年以来,基金业绩排行榜的变动一次次印证着老王对市场的那句评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股指一轮轮地攻占高地,除了2月份那次触及2400点后发生了一次剧烈调整,最低下挫到了2037点后,随后基本一路上扬,而在逼近每一个整数关口时,都会引发一波恐慌,但最终都顺利攻克。如果投资者患有恐高症,稍有风吹草动就全部清仓,恐怕就难以踏准市场节奏了。
以上证综指为例,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约53%,这期间,市场日趋活跃,创投、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各种主题投资热火朝天,翻倍甚至翻3、4倍的股票层出不穷。
在这个过程中,猛冲猛打的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以基金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50%的基金已经有54只了,超过60%的也已经有8只。而基金业绩的分化也拉开到了约50个百分点。
“我基本上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仓位”,一位排名前列的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说,市场此前的调整没有动摇他持仓的决心。
而一些相对谨慎的基金,收益暂时落后。如一只成立于今年4月的新基金,两个月的时间,大盘上涨超过11%,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2%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仓较慢,仓位过低。基金经理老刘检讨自己的操作时说,“我最大的失误,是在市场受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响而急速下跌的过程中,没有迅速加仓,错失了短暂的加仓好时机。”
等到市场连创新高之后,老刘的处境就愈加尴尬了,加仓吧,怕马上就会调整,不加吧,天天看着市场一路上扬,压力巨大。但既然已经谨慎至今,而且他相信短期内大盘较大概率是延续震荡行情,继续呈现胶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等待市场调整带来的建仓机会。故此老刘制定了下阶段的操作计划,“如果出现持续调整,我们将根据调整的态势,在2550-2600点之间,把仓位加到30%。2500-2550点之间把仓位加到40%。如市场继续呈现胶着状态,我们将根据组合品种的估值水平逐步加仓。”
换句话说,现在2500点已经是谨慎的基金经理认为可以大举建仓的点位了。
股市只是“牛面熊身”?
行情从来都是在绝望中诞生,在犹犹豫豫中上行。今年市场的走势也颇为符合这一规律,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则是市场每一次调整事实上都带来了买点,那么牛市真的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