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手机交互而言,2G时代是拨,3G时代是摸,4G时代将是‘说’。”12月18日,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在广州出席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时表示,欧洲人定义了以诺基亚功能机为代表的2G手机,美国人定义了以iPhone为代表的触摸屏手机,中国人将定义4G手机。
为了在语音交互上取得突破,中兴此前已经联合Nuance、Audience、高德、百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成立了“智慧语音联盟”。
中兴出击声控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让语音识别迸发出更多的刚需性应用场景。曾学忠表示,目前全球语音识别产业的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伴随着“智慧语音联盟”的成立,中兴手机已将发展智慧语音技术提升至产品发展的战略层级。
从全球范围来看,语音识别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AT&T贝尔实验室的Audry系统,它是第一个可以识别十个英文数字的语音识别系统。实验室语音识别研究的巨大突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小词汇量的识别系统具备了较高的识别率。同时,人们终于在实验室突破了大词汇量、连续语音和非特定人这三大障碍,第一次把这三个特性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中。
不过,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技术的不成熟,加之市场的接受情况,语音识别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几个语音识别方面的成熟应用。语音识别技术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技术、软件技术和存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事实上,目前国内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的微软、IBM、Nuance等都在语音识别领域大力投入。而科大讯飞则由于在语音识别市场的地位而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
中兴通讯称,其在2012年开始智能语音技术的自主研发,并与Audience、Nuance等语音技术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应用服务。2013年10月,中兴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全语音操作的应用服务“驾驶助手”。2014年中兴通讯发布的星星1号,据称将语音识别率提高到了90%。
曾学忠表示,此次实现的所谓系统级语音操控,是指能将用户使用手机的全流程嵌入到用户界面中,让语音交互贯穿所有应用和操控,实现诸如体感语音电话、语音驾驶、语音在线点歌、拍照、文字处理等功能。
将语音识别作为一项系统性技术应用在智能手机上,需要解决语音识别率、敏捷度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难题。中兴通讯表示,星星2号整机涉及到的手机专利数达1000多件,涵括外观设计、底层核心、软件应用等,其中在语音技术方面的独创专利达158件。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则希望,中兴这款“跨时代的产品”能销量过千万。曾学忠对这款手机的预期,则是在中国市场销售100万台。
觊觎翻身仗
“语音识别是个生态链。”中兴通讯副总裁谢伟表示,光靠中兴一家做并不是合适的方法,这里面既需要硬件的突破,软件也有需要技术突破,需要产业链一起来发挥每一家的长处。
为此,中兴在今年9月发起成立了“智慧语音联盟”,成员包括Nuance、Audience、高德、百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涵括平台技术方案供应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不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