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金面收紧 投资者依然谨慎
在金融板块的带动下,本周一,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单日涨幅均超过2%,上证指数逼近2200点大关。但周二涨势未能延续,上证指数小幅收阴,且成交量较周一减少近400亿元。可见尽管有改革的利好推动,但在临近年底市场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下,投资者依然谨慎。
从政策驱动、技术分析、资金流入及领涨板块四大个角度看,去年底的行情与今年的行情都极为相似。
首先,两轮行情的启动都来自于场外资金对金融板块的连续流入,从而带动大盘强劲上升,并一举扭转了市场悲观的心理预期。去年12月5日,证券板块大涨6.49%,列涨幅榜第一,银行板块也大涨3.74%。今年11月18日,证券和银行板块分别上涨5.79%和3.48%,列涨幅榜首位和第6位。
其次,两轮行情都有政策面的驱动因素。去年12月的行情来自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市场围绕“城镇化”迅速活跃起来。今年的行情则来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为布局资本市场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第三,技术上均在前期出现了充分调整,为新一轮行情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至11月,上证指数在2000点到2175点的低位平台弱势徘徊,到去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上证指数快速跌穿平台底部,最低跌到1949点,从平台顶部算起跌幅达到10.4%,形成了一个空头陷阱。同期,创业板指数从766点下跌到585点,跌幅高达23.6%。今年上证指数从9月高点2270点下跌到2078点,跌幅8.5%,创业板指数从1423点下跌到1191点,下跌16.3%。今年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均小于去年,但做空动能也得到了较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