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变相高息“现金贷”、“套路贷”等问题自查整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下是该通知的主要内容:
1. 背景: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同程金融以赊销礼包、回购礼品卡的套路变相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乱象,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2. 问题:
《通知》指出,上述平台涉嫌从事高息“现金贷”、“套路贷”、收取“砍头息”等被金融管理部门明令禁止的业务,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要求:
各相关会员单位要全面自查“砍头息”、“现金贷”、“套路贷”业务。
未依法取得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不得以商品赊销回收等任何形式变相开展贷款业务。
4. 目的:
为防范高息“现金贷”、“套路贷”、收取“砍头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维护行业良好发展态势,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规范健康发展。
5. 整改措施:
《通知》就有关事项作出了五项具体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严格执行。
通过此次自查整改,互金协会旨在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营销宣传行为,防范和打击变相高息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近互联网金融圈可是热闹非凡呢!监管层又来了一记“重磅炸弹”——再发变相高息自查整改通知!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件下发,而是关乎每一个消费者的钱包,每一个投资者的心。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它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玄机。
还记得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同程金融吗?他们那看似合规的赊销礼包、回购礼品卡,实则暗藏玄机,变相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这可不是个例,而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为了整治这些问题,监管层可是操碎了心。
2024年3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再次发布关于开展变相高息“现金贷”、“套路贷”等问题自查整改的通知。这可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就发布了《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同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规范网贷行为。
这次自查整改通知,可谓是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次全面“体检”。他们要求各相关会员单位及从业机构认真履行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义务,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借贷,不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那么,这次自查整改具体要查什么呢?首先,各相关会员单位应严格对照《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监管和自律相关要求进行全面自查。这包括对合作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进行排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
自查的内容可不少,比如未依法取得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不得以商品赊销回收等任何形式变相开展贷款业务;具备合法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应切实践行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向具备借款条件的借款人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并在事前向借款人明示贷款主体、贷款年化利率等。
自查整改报告应于4月10日前提交。这可是一个大限,逾期不报,后果自负哦!
除了自查整改,监管层还要求各相关会员单位应严格执行协会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各项自律管理要求。提供金融产品营销、逾期债务清收服务等涉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应自觉、主动接受协会的自律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提出App备案申请,及时报送相关业务数据。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表示,这次通知主要还是从自律角度来对互联网贷款市场乱象进行管理。看来,自律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然,自查整改和自律管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那么,消费者的权益谁来守护呢?
首先,消费者要自己提高警惕,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明示相关风险。其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次监管层再发变相高息自查整改通知,无疑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次强力整顿。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监管层的严格监管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走向更加规范、健康的道路。毕竟,消费者的钱包安全,才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