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行业的频繁轮动和不断变更的主题投资成为市场的结构性主线。受风险情绪积累、全球宏观环境等因素拖累,A股市场在上半年冲高回落后步入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以北证50指数为代表的北交所市场成为全年最大的亮点。而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当下,已有资金借道ETF快速布局。
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可以对权益资产更加乐观一些”。投资者情绪、估值以及政策等维度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多家机构看好宏观经济复苏潜力与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12月28日,A股市场表现亮眼,沪指涨逾1%、创业板指涨超3%。从全年情况来看,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收盘,年内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4.36%、14.30%和19.91%。
其他宽基指数方面,沪深300、上证50年内均跌逾10%,中证1000年内跌逾7%。北证50指数表现亮眼,今年以来上涨12.14%。
从行业来看,半数以上行业板块表现不佳,但部分行业仍实现了逆市增长。以申万一级行业作为统计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9个行业指数收涨,22个行业收跌。其中,通信行业指数涨幅超过23%,为今年以来涨势最为亮眼的行业;传媒行业尽管自12月下旬以来震荡走低,但仍上涨超过13%。此外,计算机、电子、石油石化、煤炭行业均涨逾3%。
不过,不同行业板块的市场表现之间差异较大。今年以来,美容护理、商贸零售行业指数均已跌逾30%,电力设备、房地产行业指数跌逾26%,社会服务、建筑材料行业跌逾20%。
个股方面,剔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在全市场5022只个股中,年内实现上涨的共有2679只,占比超过半数;137只个股实现了股价的翻倍,470只个股年内涨逾50%。
互联互通方面,受市场震荡影响,北向资金也出现了较大波动,自8月以来持续净卖出,但总体来看,北向资金全年仍保持流入态势。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442.70亿元;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为17688.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市场回暖,27日、28日两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分别净买入56.78亿元、135.58亿元,28日单日净买入额创近五个月以来的新高。
尽管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但以北交所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仍有着不俗的表现。在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涨超12%的同时,北交所市场162只个股(剔除次新股)中,共152只年内涨幅为正,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具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凯华材料以超过560%的股价涨幅位列全A市场首位,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捷荣技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圣龙股份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年内股价涨幅均超过了380%。另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华密新材年内上涨超过320%,两家工业机械行业企业利通科技、曙光数创年内涨超240%。年内涨幅超过100%的“翻倍股”数量为48只。
今年9月1日,被称为“北交所深改19条”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认为,深改19条的发布,意味着北交所市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有望加速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深改19条发布以来,北交所市场9月份、10月份、11月份分别新增上市公司6家、3家、8家,首日涨跌幅均值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