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连续第五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
会上,上交所理事长邱勇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潜力仍然较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巩固,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依然广阔。
他介绍,资本市场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市场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转型“领跑者”角色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轨道交通、航天航空、通信设备、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新兴动能日益提升。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畅通,常态化退市格局进一步夯实。监管不断强化,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强化分红导向,更好提升市场内生动力。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保险、社保和企业年金的持股占比不断提升,长期投资者队伍稳步扩大。中介机构严监管要求全面落实,集约型、专业化、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
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也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10月底,上证指数的滚动市盈率12.6倍。与海外市场相比,A股市场处于估值洼地,在全球范围具备吸引力。2022年,沪市公司现金分红1.7万亿元,股息率3.1%,高于美股市场。
近年来,上交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市场功能不断增强。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上交所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全局,持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从规模上看,上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约50万亿元,居全球第三;债券托管市值约17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REITs常态化发行稳步推进,募集资金746亿元。从结构上看,股债基联动,集中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发挥上市公司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沪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8.4万亿元、净利润3.5万亿元。科创板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显现,已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有力推动了中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多元化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上交所持续推动产品业务创新,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高质量的金融工具。大力发展权益类ETF,已上市ETF产品达525只,市值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科创50ETF规模已超过1460亿元,成为境内第二大宽基指数产品。平稳上线科创50ETF期权,持续丰富各类指数。目前,上证、中证系列指数的境内外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和财富管理功能进一步强化。
会上,邱勇表示,始终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并提出“三个持续”,以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一是持续优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继“沪港通”“沪伦通”后,进一步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机制,14家沪市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合计融资92亿美元。持续完善“沪港通”机制,“沪股通”标的进一步拓展。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稳步开放,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开立证券账户参与交易所债券投资。持续推动熊猫债发行制度优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发行人在上交所发行熊猫债和“一带一路”债券超过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