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其中,“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于当日先行启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上线首日,20家“北向互换通”报价商与27家境外投资者通过交易中心系统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62笔,名义本金总额82.59亿元人民币,覆盖境外银行、境外券商、境外资管产品等各个类型境外投资者,交易品种包括Shibor和FR007。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首批“北向互换通”报价商名单中共包含20家机构,分别为10家中资银行、6家外资银行和4家券商。
记者从工商银行获悉,作为报价商和上海清算所合作银行之一,工行积极参与境内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针对企业客户在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等过程中的利率避险需求,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协助客户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利率风险。
记者还从交通银行了解到,5月15日,交行总行作为报价商与11家境外金融机构达成12笔“互换通”交易,交易金额共计4.7亿元人民币,包括FR007(银行间7天回购定盘利率)、Shibor3M(3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多个基准品种。此外,交行香港分行作为境外参与机构也成功在“互换通”项下完成首批交易,各品种交易金额共计4.3亿元人民币。
中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日该行与中银香港、汇丰银行、信银国际、东方汇理、法巴银行等多家境外投资者达成利率互换交易。
外资银行方面,记者从汇丰银行获悉,其已协助鼎亚(Dymon Asia)等多家境外机构直接参与到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并在首日完成交易,浮动参考利率涉及FR007和Shibor3M。
汇丰中国表示,‘北向互换通’启动首日,境外投资者交易活跃,积极参与到流动性更好、交易品种更丰富的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渣打集团位于内地、香港和伦敦的多家成员行也全面参与了“北向互换通”的首日交易。其中,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中国”)作为首批“北向互换通”报价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报价;渣打银行(渣打英国)作为五家能够提供“互换通”客户结算服务的银行之一,为国际投资者通过“互换通”进行的衍生品交易提供客户结算服务。
同样作为首批“北向互换通”报价商之一的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德意志银行也于5月15日与境外投资者完成首笔“北向互换通”交易。
德意志银行表示,“作为首批报价商,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的热度,首日交易非常活跃,在岸做市商积极报价,海外投资者高度关注并踊跃参与,无论是成交金额、成交量、还是成交频次等都反映出海外投资者对‘互换通’的欢迎和认可。”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3万亿元。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北向互换通”境外投资者现阶段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符合集中清算要求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更好地对冲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