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处在结构性做多的时期。首先,对于国内经济而言,暂无太大预期不到的风险因素。其次,国内短端利率快速回落与美国紧缩金融周期进入尾声,投资者对流动性预期处于改善阶段。
因此,现阶段宏观环境对股票交易而言是一个有利的窗口期,尤其是对于金融投资者而言持有货币意愿出现了明显降低,加上新一轮政策周期和创新周期的积极变化,市场在结构上处于做多的时期。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重视股价调整充分、盈利预期见底,微观筹码出清,且中期维度受益周期性复苏和技术创新的板块,并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布局低位成长:如医药、电子等。二是关注轮动的计算机、通信、传媒等。三是步入财报披露期,可关注部分传统赛道估值合理且交易并不拥挤,具备成长性或一季报有望超预期的方向,如啤酒、食品、小白酒、黄金珠宝、小家电、家具、消费建材等。
2023第一季度权益和黄金表现较好,背后是国内经济进入复苏早期,海外银行业风险扰动下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投资时钟已处在复苏早期阶段。展望2023年二季度,海外风险尚未停歇,还需关注部分国家债务风险对权益市场的扰动;国内基本面虽已在修复趋势中,但修复的斜率仍待确认。
对应到具体资产表现,二季度A股和港股或处于震荡蓄势阶段。我国债市方面利率债金融债优于信用债,转债弹性和稳健方向平衡。商品方面黄金表现或更优,原油和基本金属或震荡。
具体到行业,借鉴历史经验,市场有望在调整后明确主线行情。近期阶段性热度过高的数字经济或遭遇波折,但当前仍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周期中,短期波折或正孕育着布局良机,需关注以政策为主导的数字基建、数据安全领域,和技术驱动下企业或加大资本开支的人工智能领域。此外,近期 “中特估”整体股价表现较为亮眼,背后更多源于概念炒作带来低估值的国央企估值修复,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冷静后,未来行情可能出现分化,调整后应关注真正具备中国特色的持续性机会,如盈利韧性强、成长确定性高、现金分红优的领域。
“数字经济”内部近期出现局部“过热”迹象。一方面,当前“数字经济”细分行业拥挤度已升至历史高位;另一方面,从成交占比来看,本周TMT板块成交占比突破50%,再创历史新高。从短期维度,快速放量后行情往往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整固。
但从三个维度看,“数字经济”仍将是中期主线。一是基金偏离度高并不意味着行情的终结。二是从广义拥挤度视角,数字经济尚处于底部区域。三是计算机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板块,过去10年出现过两轮大级别的加仓周期;而从公募持仓看,目前计算机仍在低位,去年四季度仅有4.27%。即便考虑一季报机构的加仓,当前计算机板块较过去两轮行情仍有较大加仓空间。
综合拥挤度、景气度及资金流向,“数字经济”五朵金花中,当前可重点关注半导体、运营商、信创(国资云、网络安全、操作系统)。此外,60大细分行业中,可关注:半导体(存储、设计、封测、制造)、面板、消费电子、PCB、光学元件、汽车电子、运营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