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行情自今年1月末起无回调地持续上行。借鉴2013年“移动互联网+”行情,短期来看本轮“AI+”行情波动加大但趋势未变;中期来看,盈利估值双击有望推动第二波“AI+”行情。
当前市场核心逻辑未变。政策反转方面,“中特估值——央国企重估”“数字经济AI+”将成为宽信用新抓手,市场共识正在强化。困境反转方面,经济仍处复苏轨道,低估值的高弹性行业占优,等待“4月决断”。
展望后市,政策反转方面建议关注电力、通信运营商、交运、数字基建、AI+传媒等。困境反转方面建议关注消费建材、中药、创新药、自动化设备等。港股方面,建议配置扩内需“消费优先”叠加“消费升级”的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器械)和消费(啤酒、纺织服装)、海外流动性反转“重建”“发展”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以及扩大有效需求相关的地产竣工链(家电、家具)。
前期TMT板块在成交占比创新高、市场一片过热的担忧声中,近期板块并未出现市场担忧的崩盘,反而在震荡后延续强势。因此,在产业趋势浪潮及政策加持的双轮驱动下,短期交易拥挤度并不构成行情终结的充分条件。
经济与政策没有重大超预期等,是本轮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市场共识与主线的宏观背景。展望二、三季度,这种宏观组合大概率将延续。从广义拥挤度视角,数字经济也尚处于底部区域。另外,从行情级别、产业趋势上,过去10年的两轮行情可以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望后市,建议沿着三条线索应对波动:一是“数字经济”五朵金花(信创、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半导体、运营商)、60大细分行业的内部轮动;二是“中特估”、“一带一路”下的能源产业链;三是关注业绩确定性强且拥挤度低的方向,包括出行链、创新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