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基金”)宣布减持计划。这是继去年芯片行业“反腐风暴”后,该基金的首次意向减持,减持对象为半导体封测龙头股长川科技(300604.SZ)、万业企业(600641.SH)。
根据长川科技(300604.SZ)公告,大基金拟减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目前长川科技尚未披露2022年年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大基金持有公司4083.73万股股份,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6.7173%,持股市值23.29亿元。同时大基金计划减持万业企业不超过930.63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
大基金选择此时减持,与近期半导体板块连续超跌反弹不无关系。今年以来,在ChatGPT、数字经济等题材概念催化下,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上涨8.74%,寒武纪-U(688256.SH)、芯原股份-U(688521.SH)等去年股价“深蹲”的公司领涨板块。
相比之下,长川科技、万业企业的股价年涨幅分别为3.56%、6.54%,表现并不出彩。市场分析认为,2022年大基金减持回收投资的频次较低,按照基金成立时设定的2019年~2024年的投资回收期,随着期限将近,大基金可能在这两年加速减持。
根据长川科技披露,大基金拟在未来六个月内,减持该公司1215.88万股。
记者梳理公告发现,这实际是一份去年“未完成”减持计划的延续。2022年4月初,长川科技曾公告,大基金计划减持公司2%的股份,即1208.66万股。直至2022年10月末,大基金才“完成”减持,但最终仅减持长川科技20300股,减持均价为40.22元,套现81.65万元。
自进入投资回收期以来,大基金计划减持数量与实际减持数量相差巨大的案例较为罕见,而这或许与长川科技去年股价低迷有关(全年累计下跌22.3%)。
长川科技主营业务从事半导体封测,是大基金投资较早的一批半导体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大基金在2015年入股长川科技,首次出资4000万元,后伴随公司IPO.2019年,进入投资回收期首个年度的大基金启动对长川科技的减持,公司还于2021年11月披露大基金的减持计划。
稍早前,万业企业也在3月15日披露了第二大股东三林万业与第三大股东大基金的减持计划,大基金计划3个月内(即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7月8日),减持持有的不超过930.63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目前,大基金持有万业企业5.22%,持股数量4855.88万股。
实际上,去年4月大基金也披露了减持万业企业计划,截至去年7月26日减持计划期满,但并未实际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