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对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充满信心。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说,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要在数字经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强化预防性监管。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安,要推广使用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他们是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促创新 优结构 稳预期 科创板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春色倍还人。走进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科技创新企业一派生机盎然。数据显示,科创板2022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有望首破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研发投入预计超千亿元。这既是我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鲜活缩影,也是硬科技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科创板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持续释放中国市场潜力魅力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202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今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记者就该话题深入采访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行业人士。他们纷纷表示,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释放市场潜力。
2023年“国家账本”中的“加减乘除”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高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税惠持续助企纾困……2023年的“国家账本”背后,反映出政府资金的投向,传递了政策调控的动向,彰显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
整合大年 钢企迎来盈亏平衡新周期
经历去年的“至暗时刻”后,2023年的钢铁产业正从盈亏平衡的新窗口探出头来。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钢企和钢贸商处确认,今年以来钢材价格试探性上涨频现,量价、开工率、库存等指标都出现向好趋向。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上一轮钢铁产业实现困境反转的核心力量,那么并购整合则正在成为新一轮钢铁企业熨平周期的重要工具。
恢复和扩大消费被置于优先位置 资本市场为扩内需厚植发展沃土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扩大消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消费需求的产生或创设路径、消费对产能的引导以及消费能力的支撑等因素来看,资本市场无疑有条件也有义务为扩内需厚植发展沃土。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估值水平总体偏低,投资者的获得感仍有提升空间,资本市场对此已经有共识。资本市场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把握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努力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此外,近年来监管部门积极鼓励机构投资者的长期资金入市、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都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形成稳定的财富效应。
电商价格战重燃 京东“百亿元补贴”能否成为制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