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估值重塑之路正在形成
近期,关于国企估值偏低的声音不断,而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所占权重几乎占据国有股的半壁江山。因此,扭转当前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大幅“折价”态势,银行估值的提升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
“强制度、严监管”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渐显效
数据显示,年内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近两年退市公司家数占30多年来累计退市公司总量的40%。专家表示,随着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渐形成,加速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提高了整体公司质量。而实现“退得下、退得稳”,需要市场各方发挥合力,尤其需要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
大消费行情卷土重来 主题基金大幅“回血”
多重利好预期释放下,近期大消费板块行情卷土重来,相关主题基金近一个月涨幅领先。伴随着消费场景逐步恢复,机构人士表示,消费复苏将是2023年重要投资主线,建议关注围绕白酒、餐饮、出行链等消费板块的布局,尤其看好优质白马业绩的持续增长。
看好2023年经济增长趋势 外资加快布局中国资产
历经长达23个月的相对谨慎的状态,摩根士丹利近日上调了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评级。此外,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和美银等外资机构近期纷纷在2023年的策略展望中表达了对布局中国资产信心。数据显示,今年11月流向新兴市场的外资创下2021年6月以来新高。其中,流向中国股市的资金达到85亿美元,为今年以来外资在中国股市的最大月度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