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地方继续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相关充电桩生产企业面对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抢抓机遇,持续加大布局力度,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发展空间持续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方不断深耕充电桩领域,进一步优化结构并有计划地进行扩张,充电桩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提高新能源汽车消费比重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备受关注。“充电桩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问题之一,要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充电桩难以进小区,部分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地的充电设施建设较慢。”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公共充电设施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中心区域,二三线城市、县乡区域以及城市外围区域、高速公路等区域布局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板,进一步完善充电桩布局。
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指出,“十四五”末,主要城区力争形成半径不大于2公里的充电服务圈;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形成有效覆盖;景区、园区和企事业单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居住社区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既有居住社区充电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进陕西智慧车联网平台应用,充电桩接入率达到100%。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新建各类充电桩35.54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6.09万个(含乡镇充电桩1.22万个),个人及专用充电桩29.45万个,能够满足80万辆至1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最新发布的《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明确提出,坚持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原则,建设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桩、绿色换电站、加氢站、动力电池集中维护等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力争建成充(换)电站500座,充电桩数量达到1万个以上,满足超过1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居民区规划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并按不低于规划配建停车位数的20%配建充电设施,且应具备有序充电功能,有序充电桩应具备控制充电设施输出功率功能,实现错峰充电,并与居民区主体建筑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防火分区应按照配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进行设置。
特锐德12月5日晚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特来电的全资子公司特来电科技成为唐山市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标人联合体成员,特来电科技预计中标金额约1.8亿元。
据悉,在该项目中,特来电科技负责直流充电产品、交流充电产品、充电箱式变电站以及充电系统的采购、生产、供货等。上述项目涵盖了唐山市全域电动汽车充电网的多种应用场景。
特锐德表示,这一项目是特来电助力地方政府布局城市充电网的又一典型案例,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公司充电网技术路线、两层安全防护技术、充电站建设管理以及虚拟电厂业务场景的认可,有力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新型充电网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