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主题基金逆袭 机构热议配置策略
受益于消费板块的良好表现,不少消费主题基金近期业绩强势逆袭,部分基金11月以来的收益率甚至已超过40%。展望后市,基金人士认为,消费板块行情向好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不过,机构也提示要警惕短期热点炒作风险,应深耕基本面,把握结构性机会。
追逐头部企业 提高报价抢筹 外资机构“定增图谱”曝光
截至12月6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实施的定增已接近300例。梳理发现,在相关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定增名单中,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银集团等诸多知名外资机构不惜提高报价也要抢占份额。从行业层面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是外资机构大力布局的重点。
国家管网集团有序推进储气库注采转换 今冬采暖季呈现“多能互补”格局
截至12月5日8时,已有与国家管网相连的11座储气库启动采气,日采气进管网气量突破1.4亿立方米,满足北方地区旺盛的天然气需求。今年冬天采暖季呈现出煤炭、电力、天然气及新能源“多能互补”的局面。在“迎峰度冬”背景下,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多次强调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
支持举措集中出台 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增长势头
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正在修订,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将启动创建。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技改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前10个月同比增长9.7%。
密集调研 机构看好央企估值提升
近期,央企上市公司迎来机构密集调研。11月21日至12月6日,63家央企上市公司合计被调研超70次。从机构调研数量看,获得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的央企上市公司有20家。板块选择方面,机构首选建筑业央企板块。
紧盯“有诺不行”隐疾 补齐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短板”
记者看到,近年来在交易所及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下,“有诺必行”已成为市场共识,但仍有公司管理上存在缺失,公司或相关方违反承诺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规减持、业绩补偿、同业竞争……多种“不践诺”的行为不时出现,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符。
上市车企11月整体销售低于预期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
步入12月,多家车企陆续公布11月“成绩单”,尽管受11月多地疫情反复等影响,全国车市略不及此前行业预期,但新能源车销量依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比则仍呈现高速增长。
连花清瘟市场价大幅波动 监管出手厂家回应
12月6日晚间,以岭药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该公司近来连花清瘟供货价格保持稳定。如果消费者发现个别终端出现涨价情形,请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目前公司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非法电子烟泛滥 整肃市场势在必行
目前各地查处了不少非法电子烟,说明在利润的引诱下不少人在铤而走险,这些政策还没有震慑到非法电子烟经营者。缺少竞争力的合法电子烟企业,只能依靠监管层打击黑产电子烟来获得一线生机。如果没有监管者强力保护,黑产电子烟将大行其道,更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和消费者。
“超配”A股成共识 多家国际知名投行投下“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