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过去12年A股从12月初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表现,风格上,绩优与大盘较强势;行业上,大消费(食饮、零售等)、地产链(家电、水泥等)与大金融是形成聚类的优势(绝对收益中位数靠前)行业。
消费为主的下游环节胜率正明显提升。受益于政策持续优化,使得线下经济活动的场景约束释放,考虑消费诸多行业此前已经大幅回撤后当前估值分位数仍较低,其“赔率-胜率”综合性价比较优。另外,参考境外复苏路径,防疫优化2个月后迎来线下经济回暖。
展望后市,建议寻找赔率有足够空间的消费(多个子行业)、TMT(多个子行业)、金融、自动化设备、建材、工业金属、石油石化;景气周期回升的医药、乳品、IC 设计、元件(MLCC 等)、面板、通用机械(机器人、机床、激光设备等)。另外,需增加考虑政策(地产)边际变化,将此前满足胜率赔率条件、但受损于政策不确定影响较高的建材板块亦纳入配置考量。
目前,市场具备较多的底部特征,大盘2023年一季度有望重拾升势。而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金融十六条出台叠加流动性边际宽松,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修复。
随着经济延续弱复苏,预期好转的关键在于基本面的修复力度,对后续行情并不悲观。其中,围绕内需找机会的行情有望持续出现,调整仍是布局机会。
配置方面,12月A股仍可把握增配良机,建议投资者关注边际改善较强的行业,并结合景气度和估值进行配置。
内外部风险缓和之下,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首先,政策优化下,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有望缓解。其次,各项“稳增长”政策也在加速落地,并有望托底经济。另外,外部风险也在减弱,外资大幅回流。最后,从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
展望后市,短期内继续重点关注大消费、国企央企的修复机会。一方面,政策持续优化,有望提振大消费业绩修复预期。而近期外资已在快速回落,且消费仍是其重点加配的方向。
国企央企正受益于近期各类政策、事件密集催化。同时,权重板块在前期内外部风险冲击下,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存在修复空间。
上周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有二:一是近期随着市场回暖,北向资金持续流入,私募机构对于市场的乐观情绪明显提升。二是随着上周离岸人民币汇率回到7.02,临近7的整数关口(反向“破7”没有太多悬念),A股市场核心矛盾基本回归国内。
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目前来看政策优化导致经济修复的斜率并不会非常高,经济基本面在政策优化后的适应期,预计要到明年年中。在此之前,市场仍需要面对强预期和弱现实的矛盾。
短期行业轮动遵循地产、消费、成长的演绎路径。当前消费板块正在接力,围绕成长的反弹正处于酝酿的前期。短期建议超配的行业有:地产(链);消费(啤酒、出行、白酒等);铜金;汽车零部件;以计算机(信创)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以储能为代表的绿电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