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A股在收官月将作何表现呢?大部分券商认为,政策重新向经济增长倾斜,有助于在“跨年窗口期”提振市场对2023年的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叠加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A股市场有望继续回暖。
中金公司表示,随着政策向增长的传导,如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年底市场对政策稳增长的预期在持续强化。叠加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其中,要重视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的阶段性机遇。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随着地产股权再融资重出江湖,及政策取向重新向经济增长倾斜,有助于在“跨年窗口期”提振市场对2023年的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预期2023年全A非金融净利润增长10%,上证指数风险溢价、估值回到历史均值也同样有10%的空间。
“同时,重要的预期转折与仍相对较低的股票估值与股价位置,意味着市场即使调整,空间也相对有限。”国泰君安证券进一步指出。
不过,中信建投证券提醒投资者,虽然从中期趋势看,A股正处于年内二次探底后的震荡回升行情,但短期投资者仍需关注海外流动性、年底政策演绎等震荡因素。
配置方面,成长的行情机会,得到了多家券商的提示。
海通证券认为,目前多项估值指标显示A股处在底部位置,正在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而高景气成长是明年主线。中金公司同样建议投资者,中期可偏成长。
展望后市,尽管政策向增长的传导,以及经济改善的成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考虑到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年底对政策稳增长的预期也在持续强化,叠加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
在节奏上,投资者要重视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的阶段性机遇。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二是高景气、有政策支持的制造成长赛道,如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三是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