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市场从中期趋势看,正处于年内二次探底后的震荡回升行情。展望后市,短期投资者需关注三条线索的震荡因素。
首先,是后续政策演绎路径仍存复杂性,落实到A股市场层面上来,战略上可以继续维持逢低布局的态度,但短期也不宜过于冒进。
其次,是海外流动性线索方面,当前宽松预期将迎密集验证期。一是12月2日非农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就业仍然强劲,二是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下隐含通胀预期有所上行,目前通胀现拐点是大概率,但能否持续低于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三是12月中下旬将开启本轮的全球央行加息周,届时市场也将有验证当前的预期。
再次,年底政策线索方面,地产进一步增量较难,后续进一步期待地产政策再超预期难度较大。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近期降准为了稳定此前的债市波动,短期利率有所回落,后续大概率以稳为主。
配置方面,十二月依然处于运动战阶段,综合考虑政策预期、景气预期、行业轮动,建议投资者关注农业、计算机、光伏、军工、新基建等。
随着地产股权再融资重出江湖,及政策取向重新向经济增长倾斜,有助于在“跨年窗口期”提振市场对2023年的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虽然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预期2023年全A非金融净利润增长10%,上证指数风险溢价、估值回到历史均值也同样有10%的空间。
整体来看,重要的预期转折与仍相对较低的股票估值与股价位置,意味着即使调整空间也相对有限,反而这一时期放大风险资产的头寸与敞口,更有助于捕捉到新的边际变化和周期趋势。调整是机会,可适度加大风险敞口,逢跌加仓。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先蓝筹后成长,并关注两条主线:一是聚焦复苏预期下传统经济的修复空间,如周期的龙头房企、银行、保险、建筑等,以及消费的食品饮料、零售、传媒等。二是内需扩张的医药、军工、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钢铁、有色、化工等。
经济增速和股市涨跌都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目前我国宏观、微观基本面已见底,A股底部特征明显。目前中国经济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A股盈利增速已经达到底部区域,多项估值指标显示A股处在底部位置,正在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
展望2023年,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加码,国内经济有望走向复苏。落实到A股基本面,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至15%。资金面上,2023年美联储加息或有望停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渐显,因此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
大类行业角度,2023年按优先级可关注科技、制造、消费、金融地产、能源材料。高景气成长是明年主线,如数字经济、低碳经济。此外,消费存在修复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