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周四都遭遇大跌,9月15日也不例外,市场又跌“麻”了。
数据显示,9月15日上证综指再度跌破3200点,下跌1.16%至3199.92点,创业板跌幅更加显著,收跌3.18%至2424.19点,而国证2000、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单日跌幅均超3%。
9月15日A股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出现明显回落,成交额放大至9196.6亿。北上资金有所流出,单日达41.33亿元。
数据显示,9月15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仅6个呈现上涨,地产、银行、食品饮料、建材等稳增长板块及金融、消费方向表现相对出彩;电力设备、汽车、有色、军工等中游制造及成长方向等偏赛道品种跌幅较为明显。全市场4800多只股票中,仅有677只个股上涨,赚钱效应较弱。
市场为何下跌?后续应该如何布局?基金君集结博时、南方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兴业基金、金信基金、相聚资本、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万家基金、海富通、创金合信基金、永赢基金、大成基金、信达澳银、恒生前海、金鹰基金、长城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东吴基金、民生加银、国海富兰克林、诺安基金、浙商基金、国泰基金、嘉和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平安基金、国金基金、中信保城共计30家机构,进行解读。
综合这些机构的观点来看,9月15日整体市场下跌的逻辑在于,外部消息刺激下,A股投资者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出口前景及中国与欧美经贸前景产生了担忧,导致A股高景气赛道大跌,并进一步助推了市场整体较大幅度下行。也有基金公司认为,成长赛道下跌资金较为拥挤,本身存在调整需求。
展望未来,基金公司普遍认为,本次市场调整是经济底部阶段的一次风险集中释放,属于短期调整范畴,不必过于恐慌。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都比较友好,尽管国内经济面临多重压力、但延续修复的节奏没有改变,A股中长期向好的基础仍在。
至于具体的投资机会,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下,新能源、先进制造和科技等板块仍将受益,可适当关注相关板块中优质龙头的机会。此外也可适当关注,水泥、工程机械等受益于施工旺季的基建产业链;保交楼政策推进下的家电家居、消费建材、房地产等地产竣工产业链;银行等融驱动型行业。
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领跌,是9月15日A股整体下行的推手,但也反映出资金避险效应加剧。实际上,9月以来的10个交易日中,有7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低于8000亿元,市场情绪整体偏低迷。
对于近期及9月15日的市场调整,金信深圳成长基金经理黄飙认为,一方面是国内疫情反复导致经济前景一直处于不明朗状态,风险偏好回落,另一方面是欧美市场由于通胀恶化而大幅波动,加剧了市场担忧。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对流动性进行了点评,认为央行缩量续作MLF或引发流动性担忧。9月15日,央行进行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本月有6000亿元到期,缩量2000亿元,操作利率2.75%,与前次持平,略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同时,随着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超市场预期,海外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压力,引发市场对于国内货币政策担忧。由于当前时点临近国庆长假,市场情绪偏向谨慎,成交量仍有进一步收缩压力,对于流动性较为敏感的高估值板块波动相对放大。
此外,中欧基金认为,近期地缘冲突格局的不断变化,世界爆发的极端天气现象都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