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对重组的严格审查还是在其次,关键是这些企业本身的质地不佳,重组预期大部分仍然是市场炒作,”刘东莹告诉记者:“但凡稍微好些都能争取不被退市,但大部分被ST的企业是有‘坑’,不能翻身更多是自己的原因。”
全面注册制以来,IPO路径进一步拓宽,希望资本化的公司不再依赖壳资源实现上市,才是壳价值泡沫破裂的底层基本逻辑。
但与此同时,IPO发行估值体系进一步市场化,使得破发成为新的市场常态。
据记者统计,截至9月13日,今年沪深交易所IPO公司共达229家,其中47家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即跌破发行价,而有72家企业当前收盘价低于发行价。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A股IPO大量破发的出现,壳价的相对估值再次被关注,壳资源炒作或顺应这样的潮流而出现。
对此,联储证券并购业务副总经理刘东莹告诉记者,IPO虽然破发频频,但未见其与壳股炒作有必然联系。炒作可能有其自身经营的逻辑,如保壳难度降低等。
“新版的上市规则更为精准地刻画了丧失经营能力的标准,财务指标类退市的条件从原来的三年连续亏损,变成了连续两年亏损且收入不过一亿,其反而使得部分企业的保壳难度降低。”
今年8月中旬,*ST华资、*ST博信、*ST节能、*ST丰华四家公司正式“摘帽”,并分别于“华资实业”“博信股份”“神雾节能”、“丰华股份”开始交易。
其中,丰华股份2021年净利仍为负值,但营业收入达到1.57亿元,扣除主业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收入1.12亿元,达到主业营收超过1亿元的摘帽条件;类似的,神雾节能2021年财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利润为-6236万元,仍未摆脱亏损泥潭,但扣除主业无关且不具备商业实质收入为1.15亿元,满足收入过亿条件。
两家公司得以于近期摘帽,其均属受益于交易所上市新规。公司股价也在摘帽后明显上涨,其中神雾节能最高涨幅一度达到85%以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共有超过40家企业申请摘星或摘帽,其中大部分撤销特别处理事项系于公司主业经营状况改善。
近期,监管层也频繁呼吁聚焦主业,避免跨界并购或玩概念的呼声也屡屡出现。
今年8月初,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杂志发文,称证监会将继续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聚焦主业、做优做强。
包括7月末,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俊发声呼吁上市公司做强主业,在并购重组中聚焦与标的资产的整合与协同,避免盲目跨界和过度多元化,防止并购标的成为“独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