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是40。”8月17日,重庆市民采访时说,“长江都快被晒干了。”
经历将近10天40以上的高温后,重庆目前至少有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而这样的“火炉”模式,还将继续“烧烤”着重庆和其他部分省份。
据中央气象台报,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局地可超过40。国家气候中心则说,这样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降雨也在减少。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5~6米,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
高温导致用电需求迅猛提升,干旱则造成水电供应剧减。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已经开始限电;处于长江中下游的合肥、南京、武汉等地也提出错峰用电。在成都,为节约用电,有的商场、写字楼、地铁口外选择关灯。
电源结构和调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烤问”。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同样在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高温红色预警是高温预警信号中的最高级别,启动标准是“过去48小时四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天气,且预计上述地区未来仍将持续”。
除高温红色预警外,从7月20日起至8月17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28天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共有3个省份连续28天发布高温预警,分别为湖南、福建、新疆。
国家气候中心说,此次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过去两个多月,全国共有194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而全国共有2440个国家气象站,意味着全国有近8%的观测站均破历史极值,多个城市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新疆、湖北等18个省份,其中四川有70个气象观测站破历史极值。
在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的这28天中,杭州是全国高温日数累计最多的省会(直辖市)城市,其高温天气日数达到“满额”的28天。紧随杭州之后的省会(直辖市)城市分别是南昌(27天)、福州(26天)、重庆(24天)、武汉(21天)、长沙(21天)、南京(20天)、上海(20天)、合肥(18天)、广州(14天)。
高温已导致雪山消融现象出现。吉林一号卫星发现,位于四川省的四姑娘山,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从5月以来出现大面积消融。四姑娘山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0多座,其中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
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本轮超强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气象部门监测发现,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其控制下,中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导致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出现。
高温之下,社会用电量迅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