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钛矿,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在2022年的资本市场声名鹊起。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再次将钙钛矿这一新技术推至聚光灯下。
“其实《‘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里已经有‘发展钙钛矿等先进光伏技术’这类的表述,对钙钛矿的共识去年底就有了。”钙钛矿电池企业表示。
不同于字面意思,作为光伏材料的钙钛矿,实际是指与钙钛矿(CaTiO3)晶体结构类似的一大类化合物。因其更高的理论效率、更低的可期成本,而被视为下一代光伏路线可能选择的“终极答案”。
以10年时间,走完晶硅半个世纪发展之路。当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钙钛矿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在彼时仍由晶硅完全“统治”的光伏世界中,钙钛矿还在实验室里力证自己在光电效应上的巨大潜力。
而从“无名之辈”到“明日之星”,钙钛矿的转化效率也从最初的3.8%,跃升至如今钙钛矿-叠层电池31.3%的最新理论数据。这段“成名”之旅,始终伴随着钙钛矿技术上限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化的逐步落地。
与此同时,在这条以“降本增效”为导向的赛道上,越来越多“追光者”陆续入场。隆基、晶科、天合、凯辉、宁德、腾讯等一众行业龙头、创投基金和产业资本纷纷布局钙钛矿,抢滩未来技术。
然而,技术日趋成熟、资本争相竞逐的搅动下,钙钛矿也面临着愈发急迫的商业化难题。稳定性、大尺寸的技术瓶颈怎么破?行业标准由谁制定、如何制定?产业链距离大规模爆发到底还有多远?谁会是最先“跑出来”的那匹“赛马”?一系列问题被摆在这个“光伏新星”的面前,而黎明前的“押注”亦考验着市场的洞见与定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相较于二级市场“闻风而动”,一级市场则更早嗅到了未来技术的行进气息。
“得钙钛矿者得‘涨声’。”此言之于2022年的资本市场毫不夸张。截至8月18日的一个月间,Choice“钙钛矿电池”指数涨幅达24.30%,跑赢大盘。京山轻机、金晶科技、杭萧钢构等概念股持续大涨。8月至今,就有协鑫集成、特变电工、瑞泰新材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被问及是否涉足钙钛矿业务。
不过,一位深耕钙钛矿产业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国内目前主要的钙钛矿链上的优势企业大多还没上市,比如纤纳光电、协鑫光电、仁烁光能、极电光能、万度光能、华能新能源等,各家中试线计划基本集中在今明两年安装完成,规模都在100MW—200MW之间,组件尺寸主要为1.2mx0.6m或相近尺寸。
率先在量产道路上迈出切实步伐的,当属纤纳光电和协鑫光电两家企业。7月28日,纤纳光电宣布,将首批5000件α组件(最高功率130W,尺寸1.245mx0.635m)发往浙江省工商业分布式钙钛矿电站,率先实现了钙钛矿光伏应用。
协鑫光电创始人、董事长范斌昨日告诉记者,公司100MW中试线(尺寸1mx2m)已经在运行,计划今年效率达到16%,2023年达到18%。
“主攻”叠层钙钛矿组件的仁烁光能,成为在这一技术路线上走得最远的公司。顾名思义,“叠层钙钛矿”即将两层钙钛矿叠加在一起,从而使得组件效率实现最大化。与此同时,天合光能正在研发晶硅上叠钙钛矿,而更多厂商研发的项目仍以单结(即单层钙钛矿面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