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调研信息往往能看出行业风向。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除了机器人板块引发机构调研潮外,电子行业同样引发大量机构关注。
数据显示,7月共有559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其中电子、半导体及相关设备企业共有62家,机器视觉厂商凌云光(688400.SH)获得了252家机构调研,电子行业热度仍然不减。
更进一步来看,汽车电子业务是机构调研的主要方向。和而泰(002402.SZ)、朗特智能(300916.SZ)、奕东电子(301123.SZ)等均被问及汽车电子业务的进展。
结合近期多家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汽车电子业务表现相当亮眼,机构人士认为,在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汽车电子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在7月的调研中,凌云光吸引了3次、252家机构扎堆调研,领跑A股电子企业。
凌云光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及光通信业务,目前聚焦机器视觉业务。公司是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专业供应商,是我国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尽管算法软件被视为机器视觉的灵魂,记者注意到,凌云光开始往上游器件拓展。
最新的调研记录显示,凌云光当前阶段自主器件基本未直接对外销售,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服务自主可配置视觉系统及智能视觉装备为主。目前,在显示屏、3C 电子、智慧交通等领域,公司自主相机使用率均较高,其他领域还较低;在智慧交通领域,自主光源应用比例较高。
凌云光解释称,自主开发视觉器件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外采标准器件无法满足部分下游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比如LCD面板检测,公司自研相机可较好服务京东方等面板企业的手机液晶屏幕检测。二是自主开发的视觉器件可以降低公司成本,打造公司产品的成本优势。再次,可以减少上游供应的不确定性风险。
就下游应用来看,工业领域的3C电子、印刷包装、显示面板是凌云光主要下游领域,未来将重点拓展锂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
除了凌云光,在被调研机构数量的排名中,进入前列的电子企业还有拓邦股份(002139.SZ)与和而泰,分别受到202家、129家机构调研。
拓邦股份主要就上半年成绩和机构进行了交流,其谈到了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客户及上游半导体供应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供应链也受到较大挑战,引发了物料的恐慌性短缺及非理性涨价,这导致公司加大备货,疫情之后仍有一定的库存和成本压力。
和而泰重点介绍了汽车电子板块的发展,其称“比预期更顺利、更快速”。一方面,公司目前量产订单及客户端需求相较于中标时的预测更高,公司为此增加了产能。另一方面,与整车厂合作项目陆续中标,在座椅舒适系统、天幕、UWB 以及集成式热管理控制方面,市场推进非常快速且中标项目需求数量不断上涨。
记者注意到,当下消费电子需求调整的情况在调研记录中有诸多迹象可循。
奕东电子在调研中表示,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疲软对公司消费类产品造成不小影响。环旭电子(601231.SH)坦言,从公司自身的业务结构来看,一部分产品是和消费性相关的,的确存在一些下修的迹象。
在此情形下,机构人士也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量,不少机构在调研中提及汽车电子业务布局的相关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多家公司为了对冲消费电子下滑风险而加码汽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