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头部券商,监管都问了些啥?近日,证监会公布了对中信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反馈意见,仅有两个问题,要求其对牌照切分后投顾业务划分、提供中后台外包服务等情况进行说明。全篇反馈意见合计约300余字,与此前部分券商遭遇的多个“灵魂追问”相比差距明显。
回顾中信证券此次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进程,虽然早在2021年2月即公布设立预案,但直至今年5月底中信证券才向监管提交补正材料并获受理,两个月后即获得一次书面反馈。
中基协最新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显示,中信证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达到1.18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未来“中信资管”设立后,有望坐拥万亿资产管理。
排队申请券商资管子公司者众,继中金公司之后,中信证券也获监管反馈。
首先来看此次监管给出的两点反馈意见:
第一,中信证券需就母子公司资管牌照切分后,投顾业务划分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第二,资管子公司成立后,将为母公司保留的养老金相关业务提供中后台外包服务。中信证券需就上述安排是否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相关规定进行说明。
就近期监管公布的设立资管子公司反馈意见来看,同为头部券商,中信证券这份“问卷”的问题最少,内容也相对清晰。
今年6月,中金公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获监管一轮反馈,其中共提出6个大问题及多个小项,包括资管子公司发展与定位、与中金基金防范同业竞争等安排、与中金财富关于资管业务划分方案的落实、资管业务了结计划等。
类似地,2021年12月,申万宏源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一轮反馈中同样被提出6个问题,包括QDII业务负责人任职资格、资管新规规范整改情况、资管子公司业务独立性制度、拟任管理层在其他关联公司兼职是否卸任等。
回顾中信证券此次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进程:在监管放开政策之前,2021年2月,中信证券董事会即审议通过《关于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并相应变更公司经营范围的预案》,拟出资不超过30亿元设立“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业务范围上,中信资管拟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以及监管机构核准的其他业务,其中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待相关法规出台后方可申请。
虽然方案提出的早,但直至2021年11月底,中信证券设立证券公司专业子公司的申请材料才获得接收,并于次月被通知补正材料。
今年5月,中信证券所言的“相关法规”正式出台。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券商资管迎来“一参一控一牌”的时代。
在政策放开后,中信证券的申请也随即提速,于5月底提交补正材料并获受理,两个月后即获得一次书面反馈。
今年6月,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董事总经理刘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的相关申请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为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未来申请公募牌照扫清了政策障碍。
中信证券将在合适的时机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资管子公司设立之后,将继续延续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并在投研与专业化建设、客户开发战略、产品布局与产品创新、金融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