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预期好转但经济恢复缓慢,因此找股票不在于经济线索,而是沿着分母端贴现率下降方向。人心两端走,风格分化还会继续,回调上车选成长。
两大投资主题有望继续走出超额,一类是存量经济下竞争优势扩大,并且股价已充分调整的赛道股;另一类则是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等科技成长股。推荐:1)高景气成长:电动车/光伏/风电/军工/计算机信创/数字产业;2)消费医药:白酒/酒店/生猪/消费医疗/CDMO/创新药;3)受益成本下降和竣工周期回暖:厨电/家具/消费建材。周期中看好地产竣工链。
7月初以来市场震荡源于基本面未跟上股市步伐,借鉴历史,底部起来的第一波上涨时空已经明显,阶段性休整也正常,反转向上的趋势不变。成长:光伏、新能源车等中期趋势向上,短期热度偏高,进一步上攻需要更好基本面数据,如新能车销量、光伏硅料价格和海内外需求。消费:估值和机构配置比例较低,借鉴20年,消费数据有望逐渐改善,尤其是必须消费品,如医药、食品、农业。
至少三季度,“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仍将持续,并将为行情提供支撑。此外,微观流动性上,当前市场也正由“存量博弈”逐步回归“增量流入”,并助推当前行情的持续性。,“宽货币、宽信用”组合对科技成长风格最有利,消费风格也有超额收益。
结构上,聚焦强者恒强的“新半军”(光伏组件/硅料硅片、军工新材料/结构件、风电整机/上游材料、半导体材料/设备、5G光纤光缆)+景气回暖的“药家酒”(医药、家电、家居、酒类)。中长期,市场风格有望逐渐回归科技成长。建议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六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6)粮食安全(种业、生物科技、化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