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效果显现 6月工业企业利润料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叠加一系列逆周期政策效果持续显效,预计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继续回升。
半年业绩预告拉开序幕 公募基金埋伏绩优股
当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已经有5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超过半数公司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记者梳理业绩增幅较大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名单发现,公募基金已经提前持有部分绩优股。
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 权益类基金“慷慨”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基金净值陆续收复失地。在基金分红效应之下,权益类基金接下来有望获得增量资金青睐。
沪指挑战3400点 赛道股消费股轮番活跃
周一,沪深两市主要指数全天震荡上涨。沪指盘中一度逼近3400点,全天收涨0.88%,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1.10%、0.22%。昨日沪深两市超27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72.65亿元。
个人养老投资时代开启 公募面朝万亿“蓝海”
个人养老投资时代已然开启。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立刻引起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上周末紧急加班,就公募如何更好地服务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言献策。
中国已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6月27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粮食产能建设,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财政货币“二重唱” 增量政策空间足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努力支撑经济大盘。积极的财政政策站在台前,财政支出加力提速保民生稳企业扩内需;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幕后铺路,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配合财政发力,依靠结构性货币工具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增量财政、货币政策在下半年既有必要,又有空间出台,财政政策将继续唱主角,货币政策仍可谋划更多结构性工具。
人民币资产魅力渐增 外资增配期盼更大开放
近日,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跨境证券投资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双向开放,境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证券超过了2万亿美元。从市场声音来看,国际投资者的呼声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放开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为外资实体在华展业投资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二是通过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
市场监管总局连发6部配套法规完善反垄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