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8年6月1日至今,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满四周年。“随着A股纳入因子达到20%,中国股票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从18%增至38%。近几年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外资持有A股规模大幅增长。”MSCI亚太区研究表示。
一直以来,MSCI主要指数成份股调整总会引来市场的关注。最近一次MSCI指数定期调整在5月31日收盘后生效,此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增28只个股,剔除21只个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表示,纳入MSCI指数不仅让A股获得大量被动资金跟踪,MSCI也推出了针对A股不同标的的市值指数,大大丰富了A股的产品序列,吸引更多境外机构和国际资本配置A股资产。
从此次调整新增的28只个股看,能源类和原材料类公司占比三分之一,半导体类、制药类和电气设备类公司占比三分之一。新增个股多为蓝筹公司和科技公司。
申万宏源表示,2018年A股正式纳入MSCI时,成份股主要是蓝筹股,此后科技类、医疗类、互联网类公司越来越多地被纳入MSCI指数,说明MSCI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在加深,国际资本也积极看好中国公司。
桂浩明表示:“MSCI指数得到国内外投资机构和资金的关注与配置,是因为它的主要指数是宽基指数,样本覆盖面广,且成份股的筛选标准较为客观。通常情况下,纳入MSCI指数的股票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因此每次MSCI指数成份股调整都会引来市场的积极关注和讨论。”
透镜研究分析称,从近年来MSCI指数成份股调整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更多A股新兴行业公司被纳入,如高端制造业、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公司受到MSCI青睐。这主要缘于国际资本看好中国新兴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意进行前瞻性布局。
“蓝筹股整体竞争力较强、股价大幅波动风险较低,对投资者具有天然吸引力。”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如是说。
2018年6月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为2.5%,且当年9月份A股纳入比例被提高至5%;2019年,MSCI三次调整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20%;2020年2月份,MSCI首次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成份股。
与此同时,与MSCI指数相关的产品也陆续在国内出现。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份,国内已发行47只MSCI相关指数基金,其中包括20只ETF基金。
“近几年,全球投资者配置中国指数的兴趣越来越大。”魏震表示,如今,全球投资者不满足于仅做指数配置,因此,2021年8月份,我们推出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港交所也推出了相关期货产品。
允泰资本表示,A股纳入MSCI指数后,为国际投资机构配置A股资产提供了新的通道和路径,也有利于国际投资者进一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同时,MSCI在指数配置上更具有国际化视野,使国内投资者得以了解、参考国际投资机构的策略与产品选择。
董登新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体量很大,A股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和潜力也很大,对国际资本和境外机构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因此,A股纳入MSCI指数后,权重比例快速提升。随着A股上市公司进入更多国际机构的配置名单,A股市场不仅引入了“活水”,投资生态也不断升级。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速,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可以通过QFII、沪深港通、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等通道投资A股市场,为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