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大盘分析 > 正文
新能源迎大利好 两部门引导消费绿色电力
2022-5-31 10:30:03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

《实施方案》强调,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必须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曾指出,西部地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都比较丰富,要继续发挥好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而据发改委年初时披露额数据,中国已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达到我国历史最大规模。

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实施方案》首先提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同时提出,将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审批效率。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

在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上,《实施方案》还提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基础上,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地,布局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实施方案》提出,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应在农村地区优先支持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接入电网,电网企业等应当优先收购其发电量。这些政策措施将为农村地区就地生产和消费清洁低碳能源、降低用能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农村能源革命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投资新能源项目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长江商学院教授刘劲在此前表示,未来30年,能源中真正增长最快的是以光伏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达成碳中和的目的,从经济的角度只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新能源的成本,这需要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带来的规模效应。二是增加碳排放的成本,比如碳税和碳交易。

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引导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

相关内容: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炉中国政府网5月30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
2022-5-31 10:20:15
今日早盘,A股整体小幅走高,创业板表现最优,一度涨逾1%,不过在创业板上涨的过程中,成交...
2022-5-30 13:20:04
5月30日,三大股指震荡攀升。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涨幅达0.31%,报3140.09点;深证成指和...
2022-5-30 13:16:46
银河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位置接近底部。全A估值已确实接近底部,全A长期来看已处于性价比...
2022-5-30 11:41:23
上海市发布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全年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将对“以...
2022-5-30 11:25:09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