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集采报量正式启动。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数据填报工作已完成。按照惯例,4月下旬或开始企业报名、产品投标报价等工作,最快5月中下旬开标。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跨区域联盟中药饮片集采大幕正式拉开,超过2000亿元的中药饮片市场或将加速重整。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联盟集采有利于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倒逼行业加速推动重整步伐,进一步提高集中度。但同时也提出,中药饮片属于农副产品,具有品种来源多样等特点,其价格受地理位置、天气灾害、种植量等影响波动较大,且各品类炮制方法复杂,各地标准不统一。因此,还应进一步对采购标准进行细化,且应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月10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文,按照三明采购联盟(全国)办公室《关于开展部分中药饮片品种相关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山西省医疗机构开展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相关品种采购数据填报工作,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药机构和定点药店自愿参与本次集中采购。除山西外,山东、宁夏等地也相继安排中药饮片报量工作。
通知明确,各医疗机构应根据2021年采购情况,逐一填报目录品种的历史采购量、总采购金额、最近采购单价、生产企业和规格等数据。同一品种有多个生产企业供应的,须按同一品种名称逐一填报。
根据中药饮片联合带量采购清单显示,此次采购品种包括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红花、天麻、麦冬、黄连片、太子参、白芍、甘草片、地龙、丹参、黄芩片、山药、蒲公英、牡丹皮、桔梗等21种常见的饮片。
事实上,此次集采是由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进行联合集采,由山东医保局牵头组织。
2020年7月,山东省医保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辽宁省等12省区,共同发起组建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2021年12月,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与三明采购联盟(全国)中药(材)分部合并成立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目标是更大范围内建立优质优价的联采交易机制,帮助中医药发展提质增效。
“此次采购联盟的核心诉求是保质提质稳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一直受人诟病,作为药品不合格“重灾区”,此次集采更重要的是质量先行,加大道地中药材跨区域的推广力度。
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上承中药材,下接中成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更对中医药事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就已达到约2200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2600亿元。
但对于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全面铺开,或仍面临着难题。
近年来,虽然饮片合格率逐年上升,但相对于其他药品,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依然较高,突出问题在于中药饮片存在掺伪、染色、增重、含量测定不合格、有害物质残留等质量问题。有监管机构人士表示,饮片行业生产企业小、散、多、低、全现象突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8月,GMP认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125家,产业集中度低,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也仅为2%至3%。现常用中药饮片500至600个品种,无论企业大小都有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