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全球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国际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这导致A股、港股下挫,3月7日至今的6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507.28亿元,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连续流出纪录。
3月14日,上证综指跌2.6%,恒生指数收跌4.97%,创2020年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1.03%,刷新历史最大收盘跌幅。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研究员段一帆对记者表示,外部冲突推升油价,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加剧,海外市场大幅调整,A股情绪上也受到冲击,港股则受到中概股监管的额外冲击,持续下跌引发资金层面负反馈加速了市场的下跌。不过,高盛表示,目前中国市场超卖,并维持超配MSCI中国指数。该机构认为,MSCI中国的公允市盈率应该是12.5倍,而不是目前的9.9倍,目前是6年来的最低点。
近期,商品暴涨、美股暴跌、美债收益率大跌,当前的市况似乎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配方”相似。
“军事冲突仍在继续,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中长期影响和经济、金融两极化趋势尚未被人们感受到,美、欧央行等全球央行已明确即将开启货币正常化,金融条件即将收紧,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威胁正在上升。面对高通胀,央行或许别无选择。”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Robertsen)对记者表示。
如果通胀列车持续失控,交易员将越发担忧美联储在3月17日会议上加息50BP(基点)的可能性。此外,华尔街大行普遍预计美联储今年加息6~7次,并在6月会议上宣布开始缩表,预计美国国债和MBS每月的缩减上限分别为6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这将在2~2.5年内将资产负债表缩减至最终的均衡规模。
在这一背景下,尽管新兴市场资产估值较发达市场资产更具吸引力,但罗伯逊表示,目前投资者正从新兴市场撤回更多资本。
“2022年初,MSCI新兴市场指数较标普500估值折价达42%。彼时大量投资者增加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以期抓住新兴市场资产价值重估的良机,因此今年前两个月新兴市场表现一直领先标普500.到2月底,MSCI新兴市场指数领先MSCI发达市场指数超过8%,领先标普指数达10.5%。现如今,这一领先优势已蒸发殆尽,MSCI新兴市场指数回吐涨幅。”他表示。
“从短期来看,投资者将筹集现金以应对预期可能面临的赎回压力。因此投资者或匆忙抛售手中所有,而不是有选择性地卖出资产以回笼资金,继而可能导致新兴市场优质资产或避险资产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不佳。”罗伯逊称。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Simpson)对记者表示,《每周交易员持仓报告》显示,交易员正抛弃卢布,且黄金多头持仓创下13个月之最,白银与铂金期货净多头创下11个月之最。
数据显示,当前除了配置受到上游涨价利好的资源股,北向资金也加码去年遭遇杀跌的医药等板块,部分大幅回调的成长股也成了增配的重点。
近五日北向资金增持市值最大的板块分别为:电源设备、贵金属、电力、输变电设备、航空航天装备、专注施工、中药生产、电子器件等;增持幅度最高的个股依次为:阳光电源、紫金矿业、国电南瑞、隆基股份、长江电力、杰瑞股份、成都银行、广发证券、京东方A、中天科技等。
不难发现,今年最具有业绩确定性且符合中国碳中和导向的新能源板块仍受外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