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指数在9日完成“深V”反转后,10日终于迎来反弹。数据显示,抄底资金仍在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创业板、半导体、医药、光伏相关ETF的份额呈现明显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对A股后市持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下跌,市场的“卖压”被大幅消化,优质资产已经迎来了较好的布局时点。
数据显示,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增长7.86份,按照1.12元的区间成交均价计算,本周以来该ETF获得16.22亿元资金流入。
此外,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的份额本周以来均增长超过3亿份。
对于此轮下跌,多家机构将其归结于:过去三年市场的大幅上涨导致估值偏高、绝对收益资金止损,以及地缘政治风险。
汇安基金基金经理戴杰分析称,本轮调整始于2021年12月中旬,一开始市场的波动源于过去三年A股优质公司涨幅较大、估值水平偏高带来的阶段性震荡。随后,美股波动加大,纳斯达克指数出现15%到20%级别的调整,这对A股市场造成了进一步冲击。部分博弈资金大幅切换到价值股,导致了机构重仓的成长股进一步承压。
“在市场跌幅超过10%以后,大量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资金(固收+、私募、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开始无差别砍仓,这类资金不能承受较大波动,无论股票基本面有没有变化、估值是不是已经很低,都在止损卖出。最后,近期俄乌局势对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冲击,使得本来就比较脆弱的A股市场恐慌加剧。”戴杰称。
站在当前时点,戴杰表示,当前大部分固收+产品权益仓位已经很低,大量私募的仓位或已经在三成以下。绝对收益资金止损卖出的压力应该已经大幅消化。
A股市场大幅震荡之际,多位基金经理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在他们看来,当前风险因素已经逐步消化,未来可以更乐观一些。
“年初以来,我们和各位投资者共同煎熬了2个多月,当前的快速杀跌容易让人心态消极,但理性告诉我们应该乐观起来。虽然未来可能仍然会煎熬一段时间,但只要还留在牌桌上,我们就还有机会。”天弘基金经理姜晓丽称。
诺德基金研究总监罗世锋表示,在当前时间点不需太过悲观,俄乌冲突扩大失控的可能性不高,市场最坏的时候也在逐渐过去,他对后市保持相对偏乐观态度。
“从中长期维度来看,我们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仍然坚持以相对偏长期的维度进行行业配置,投资组合以大消费、医药行业为主导,并配置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科技、制造等细分行业作为辅助。在市场相对比较悲观,个股估值大幅回落的环境下,我们认为是对优质资产比较好的布局时点。”罗世锋称。
路博迈中国量化投资总监周平在3月份市场展望中表示,持续的下跌让投资人感到恐慌,但市场风险往往随着下跌而得到释放,即“机会是跌出来的”。很多优质公司的股价已经从近期高点回撤30%以上,在基本面没有变差的情况下估值变得有吸引力。对长期投资者来讲,现在可以比大跌前更乐观一些。
记者采访获悉,对于后市的投资机会,百亿级私募将重点关注业绩能够兑现的高景气赛道中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