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新型储能方案出台 锂电池相关企业迎商业化机会
2022-2-23 10:21:38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2月22日消息,发改委、能源局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同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范围在2021年基础上再拓展、再延伸、再扩大,涵盖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煤电储热、制氢储氢及其他新型储能调峰项目,共计6大类。

实际上,去年以来,多地都发布了大力发展储能的相关鼓励措施和方案。

对此,中南财经表示,储能领域有很多细分领域,比如电网储能需求、企业能源管理的储能需求、分布式能源网络的储能需求。总体来看,蓄水储能是当前主流的电网储能方式,但其损耗较大,储能模式较为粗放,不适应未来光伏、风电能源结构下的分布式能源网络。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储能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国内外储能发展均大幅提速,预计2022年储能行业增速将超过100%。

“《方案》总体利好锂电储能的发展。作为风光发电配套的最佳储能方式,预计未来几年锂电储能会高速发展。”真锂研究表示,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大力发展储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而相较其他储能方式而言,电化学储能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其场景应用、建设周期更为灵活,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增长潜力较大。

其中,上述《通知》特别提到,锂电池储能调峰项目,以锂电池为主要储能元件,项目接入电压等级为110千伏及以上,功率不低于5万千瓦,连续充电时长不小于2小时,交流侧效率不低于85%。力争到2025年,全省储能设施规模达500万千瓦左右。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包括其他新型储能装机3.9GW.其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规模为2902.4MW。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案》还重点提到,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有不少分析师表示,这两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其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目前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锂电池企业也在不断布局储能领域。

前不久,全球锂电池龙头LG能源(LG Energy Solution)正式收购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在美储能系统厂商NEC Energy Solutions(NEC ES)100%股份,并将新设法人“LG新能源Vertech”,进军储能系统集成市场。

LG能源透露,如今全球储能系统市场不断扩大,已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向电池厂商提出,需要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自主构建大规模储能系统,不再受制于电池供应问题,更加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从国内市场来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池龙头企业也在大力发展储能,还有不少相关公司傍上宁德时代“大腿”,共同在储能领域发力。

对此,盘和林认为,长期来看,储能企业尤其是锂电池相关储能企业机遇较大,其他领域例如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也存在一定机遇,但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锂电池依然是储能领域的重要选择。

相关内容:
2022年开年以来,券业高管变动潮汹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2家券商发生高管...
2022-2-23 10:12:58
春节过后,在政策回暖预期带动下,房地产板块延续反弹行情。多家机构预测,随着后续相关利...
2022-2-23 10:10:14
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A股共有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仅1家净利润实现同...
2022-2-23 10:07:59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大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
2022-2-23 9:59:24
近日,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多元...
2022-2-23 9:43:07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1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